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公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22:15

  本文关键词: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公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以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为着力点。随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比例逐步提高,大众关注的重点由“上大学”转变为“上什么样的大学”,追求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高等教育要发挥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必须以自身的公平为前提和基础,尤其是招生名额分配的公平。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就无从发挥,甚至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重点高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该类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及其相关部门为促进高校招生名额的公平分配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力求完善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实现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公平招生。本文基于此,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分配情况进行统计,探析高校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分布情况。采用指数分析法,从绝对指数、相对指数以及属地化倾向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分别与2006年的招生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得出: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省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尽管相比2006年属地化倾向有所好转,但仍不容忽视。针对这些问题从高校布局、属地倾向性、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政策偏好等四方面探析原因,并提出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应坚持的“四项原则”和“六项标准”。四项原则:稳定性原则、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原则、生源多样化原则、渐进性与可行性原则;六项标准:人口数量、考生数量、拥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上年投放的招生名额数量、扶持性政策。并在上述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指标体系。将生源指标、政府指标、办学指标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化出四个二级指标作为高校分配名额的具体指标,以确保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可行性、科学性。最后,针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现状,结合上述的指标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名额分配 教育机会 公平性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3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引言12-22
  • (一)研究缘起12-13
  • (二)研究意义13
  • 1.理论意义13
  • 2.实践意义13
  • (三)理论基础13-15
  • (四)概念界定15-16
  • (五)研究现状16-21
  • 1.国外研究现状16-18
  • 2.国内研究现状18-21
  • (六)研究方法21-22
  • 1.文献研究法21
  • 2.调查统计法21
  • 3.比较研究法21-22
  • 第二章 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现状分析22-33
  •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布现状22-23
  •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公平性分析23-33
  • 1.绝对指数变化24-27
  • 2.相对指数变化27-29
  • 3.属地化倾向29-33
  • 第三章 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的原因33-40
  •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布局失衡33-35
  • 1.高校布局与人口数量对比差异显著33-34
  • 2.高校布局失衡导致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34-35
  • (二)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中的属地倾向性35-36
  • 1.院校调整中的属地倾向性35-36
  • 2.过渡的地方保护对招生名额分配的影响36
  • (三)基础教育因素在高招政策中的偏失36-38
  • 1.基础教育经费差异对招生名额分配的影响37
  • 2.基础教育质量差异对招生名额分配的影响37-38
  • (四)政府招生制度和财政体制在高招政策中的导向性38-40
  • 1.高校招生制度对招生名额分配的影响38-39
  • 2.部属高校财政投资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39-40
  • 第四章 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原则与思路40-47
  •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改革的原则40-43
  • 1.稳定性原则40-41
  • 2.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原则41
  • 3.生源多样化原则41-42
  • 4.渐进性与可行性原则42-43
  •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改革的思路43-47
  • 1.加强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监督43
  • 2.招生名额分配的六项参考标准43-45
  • 3.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指标体系45-47
  • 第五章 建议与对策47-54
  • (一) 促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47-48
  • 1.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7
  • 2.保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47-48
  • (二)缓解高校招生属地化倾向48-50
  • 1.合理控制属地化比例48-49
  • 2.以布局为基准,均衡招生名额49-50
  • (三)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制度50-51
  • 1.调整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比例50-51
  • 2.建立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听证制度51
  • (四)建立有效的招生名额分配监督制度51-54
  • 1.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51-52
  • 2.整合力量,强化监督52-53
  • 3.完备公示制度53-54
  • 结束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作者简历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济洲;;“高考工厂”背后的阶层焦虑与机会公平[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9期

2 乔天一;邓溪瑶;于晓磊;陈虎;卢晓东;黄晓婷;;以“基尼系数”衡量部属高校分省招生指标的公平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10期

3 刘海峰;李木洲;;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4 张济洲;;教育机会扩展与教育公平——基于国际经验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11期

5 别敦荣;叶本刚;;2005年-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6 吴根洲;;“985”高校招生属地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2期

7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8 文东茅;;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职责[J];理论视野;2008年07期

9 征玉韦;;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区域性差异合理吗?——与反对中国政法大学改革者商榷[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2期

10 李立峰;;科举配额制演化的历史考察——兼论“凭才取人”与“逐路取人”之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东平;;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公平[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腾;分省定额录取政策公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公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9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