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信集实时通讯、社会互动和社会传播三大功能于一体,是最受大学生认可,也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媒体即时性传播模式是微信不同于其他传播模式的重要特征。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不同功能的微信平台,为大学生及时获取校园各类资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新型传播手段,微信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更好的沟通平台,可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及时交流。但这种以自媒体为特征的传播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让思想转型期的大学生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为此,组建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微信运营队伍,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实现与传统教育模式的良性融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论,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重理论轻个案的情况,而微信平台上大量出现的个案恰好能为理论的诠释提供很好的基础,弥补思政理论教育的不足,实现思政教育从一元教育向多元教育的转变,线下理论学习和线上个案分析的融合。作为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微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微信平台在大学生中产生影响的分析,探究微信平台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优化大学思政教育模式,拓展新的教育路径,实现思政教育模式的优化。基于对高校微信使用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影响实证调研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提出发挥微信平台实时性、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并从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落实具体策略等诸多方面来探究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载体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绪论8-11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1.1 选题的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9-11
- 1.2.1 研究思路9-10
- 1.2.2 研究方法10-11
- 2 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17
- 2.1 微信概述11-12
- 2.1.1 微信的起源11
- 2.1.2 微信的特有功能11-12
- 2.2 高校学生使用微信分析12-13
- 2.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特征13-14
- 2.4 运用微信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体现14-17
- 2.4.1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影响力的体现14-15
- 2.4.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亲和力的体现15
- 2.4.3 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的实时性体现15-17
- 3 微信将一元教育转变为多元教育17-22
- 3.1 微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里存在的必要性17-19
- 3.1.1 微信与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链接17-18
- 3.1.2 提升大学生微信媒介素养的措施18-19
- 3.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体现19-22
- 3.2.1 马克思主义交往与需求理论的体现19-20
- 3.2.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体现20-21
- 3.2.3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模式21-22
- 4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2-27
- 4.1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22-24
- 4.1.1 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22-23
- 4.1.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意识23-24
- 4.1.3“蝴蝶效应”式的传播促使师生提升自己的素质24
- 4.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24-27
- 4.2.1 非集中性的教育方式增加了微信教学难度24-25
- 4.2.2 迅捷的微信传播速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25-27
- 5 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27-37
- 5.1 运用微信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27-31
- 5.1.1 高校应用“微信”线上教育的模式27-29
- 5.1.2 以微信群为载体强化学生管理措施29-30
- 5.1.3 以新媒介意识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0-31
- 5.2 培养“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31-32
- 5.2.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传播能力31
- 5.2.2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意识31-32
- 5.2.3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活动32
- 5.3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32-34
- 5.3.1 普及关于微信安全法律知识32-33
- 5.3.2 健全大学生心理,抵御不良的微信网络环境33-34
- 5.4 完善微信管理制度促进教育观念创新和文化建设34-37
- 5.4.1 构建规范的微信平台管理制度34-35
- 5.4.2 运用微信载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35
- 5.4.3 营造良好的微信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35-37
- 结语37-39
- 致谢39-40
- 参考文献40-41
- 附录 问卷调查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