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2:06

  本文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中外合作大学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组织与管理、招生、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既不同于本土的大学、又不同于国外的大学的独特的人才培养经验,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不论对正确借鉴国外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还是对科学继承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乃至对中外合作大学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点,以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七所已经开始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为例,阐述并分析了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存在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另外,本研究选取耶鲁-国大学院为样本,分析并总结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最后提出完善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从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及构成要素、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已有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不足,为本研究提供研究依据;第二章分析阐述中外合作大学发展现状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第三章总结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第四章对耶鲁-国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讨论,提炼耶鲁-国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启示,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第五章结合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具体案例分析及中外比较,提出完善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8.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0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2
  • 二、文献综述12-16
  • (一)国外相关研究12-13
  • (二)国内相关研究13-15
  • (三)对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简要分析15-16
  • 三、概念界定16-18
  • (一)人才培养模式16-17
  • (二)中外合作大学17
  • (三)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要素17-18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8-19
  • (一)研究思路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五、研究的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20-38
  • 一、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现状20-25
  • (一)积极与地方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培养人才21-22
  • (二)以国际视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开展研究22-23
  • (三)用一流学术成就一流国际化人才23
  • (四)整合线上和校园学习优势指导学生学会学习23-24
  • (五)构建丰富的国际化学习平台整合运用知识24
  • (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文化24-25
  • 二、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25-38
  • (一)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国际化人才25-26
  • (二)在招生方面,强调选拔最适合的优秀学生26-28
  • (三)在专业设置上,注重设置跨学科、应用性的专业28-29
  • (四)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中西方特色的融合29-32
  • (五)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上,重视交流互动和探究参与32-33
  • (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形成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结构33-34
  • (七)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注重构建以学术为中心的生态组织34-35
  • (八)在学生评价方式上,强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35-38
  • 第三章 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38-44
  • 一、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38-40
  • (一)国际化教师队伍流动过于频繁38
  •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能体现人才培养特色38-39
  • (三)中西课程的融合度不高39
  • (四)专业设置对区域发展考虑不够39-40
  • (五)国际学生所占比例较低40
  • 二、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0-44
  • (一)法律政策不健全40-41
  • (二)经费短缺41-42
  • (三)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缺位42-44
  • 第四章 耶鲁-国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44-52
  • 一、耶鲁-国大学院成立的背景44-45
  • 二、耶鲁-国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45-49
  • (一)立足国际化目标全球招收优秀学生45-46
  • (二)学科交叉基础上建立博专并重的课程结构46-47
  • (三)结合社会及技术发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47-48
  • (四)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优秀人才48-49
  • 三、耶鲁-国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的启示49-52
  • (一)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给予政策支持49
  • (二)依靠多部门通力协作培养高素质人才49-50
  • (三)立足区域发展需要借鉴先进人才培养理念50
  • (四)引进一流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0-52
  • 第五章 完善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52-58
  • 一、规范中外合作大学定位,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52-53
  • 二、稳定国际化教师队伍,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53
  • 三、立足自身发展特色,构建合适的评价方式53-54
  • 四、关注区域发展需求,完善课程结构54-55
  • 五、重视本土学科优势,创建品牌专业55-56
  • 六、增加国际学生招生力度,创建多元文化氛围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探索 合作 发展——上海电机高专中外合作办学之路[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胡杨林;北京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复审[J];出国与就业;2002年19期

3 杨辉;市场供给与中外合作办学[J];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4 杨辉;从需求市场看中外合作办学[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5 徐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0期

6 赵晖;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陈荔,董苏;在开放中规范 在合作中做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3年04期

8 何非;关于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9 ;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向高层次高水平迈进[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1期

10 滕继林;中外合作办学的经济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晓琰;程良龙;赵峻波;;辽宁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庞珊娜;;中外合作办学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姚书研;;《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陈晓光;;辽宁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赵彦志;马菁;赵明思;;中外合作办学新趋势与政策建议[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沙春羽;;试论中外合作办学法律问题及对策[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天波;栾方军;;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赵宁;姜欢寰;;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张昀;王洪斌;;浅议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简旭飞;;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乃强;规范秩序,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柯进;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王传言;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漏洞亟待填补[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北京商报记者 李立勋;中外合作办学渐现发展颓势[N];北京商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郭景水;中外合作办学:能为招生增加多少砝码?[N];海南日报;2013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陈群等;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闻欣;中外合作打捞等审批取消[N];中国交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汪名立;中外合作办学日渐成势[N];国际商报;2014年

9 驻四川记者 羽欣 白骅;四川旅博会促中外合作交流[N];中国旅游报;2014年

10 杨琦;中外合作办学注重内涵建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泊;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邵丽霞;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分析[D];扬州大学;2009年

3 程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真真;山东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发展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文;中外合作办学监管模式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林文钊;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海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D];苏州大学;2007年

9 陈润奇;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健威;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8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