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2:11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变化、环境的变迁、对象的变化、自身的变革等新的挑战,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正处于师资队伍的培育期、教学改革的关键期、教学研究的加速期、教学方法的突破期、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攻坚期。本文从教学原则、教师素质、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学科建设、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八个重要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八章以及结语部分。 导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并对本文的基本概念作了界定。 第一章遵循教学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即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育德教育与育才教育的统一;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第二章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从坚定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经验、胜任的教育能力、现代的教育观念、健康的身心素质七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第三章了解教学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点。指出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知己知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身心特点、成长需要,研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规律,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章改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遵循民主性、启发性、耦合性、生动性、整合性原则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讲授式、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专题式、互动式、体验式、讨论式、辩论式、情境式等十种教学方法。 第五章加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实践教学的原则即实效性、主体性、系统性、发展性、灵活性的原则,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六章借力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支撑。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成果滋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第七章科学教学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检测标准。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征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科学性。 第八章高效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从管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科学高效的机构设置和实施运行。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是一个常变常需、常研常新的重要课题。教育者要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任重道远,前景无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实效性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6
- 导论16-33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6-19
- (一) 研究背景16-18
- (二) 研究意义18-19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9-25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9-23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23-25
- 三、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25-27
- (一) 框架结构25-26
- (二) 研究方法26-27
- 四、创新点与难点27-29
- (一) 创新点27-28
- (二) 难点28-29
- 五、概念界定29-33
- (一) 课程29-30
-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30-31
-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31-33
- 第一章 遵循教学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33-47
- 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33-35
- (一) 科学内涵33-34
- (二) 基本要求34-35
- 二、坚持育德教育与育才教育的统一35-37
- (一) 科学内涵35-36
- (二) 基本要求36-37
- 三、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37-39
- (一) 科学内涵37
- (二) 基本要求37-39
- 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39-41
- (一) 科学内涵39
- (二) 基本要求39-41
- 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41-43
- (一) 科学内涵41-42
- (二) 基本要求42-43
- 六、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43-47
- (一) 科学内涵43
- (二) 基本要求43-47
- 第二章 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47-56
- 一、坚定的政治思想47-48
- (一) 坚定的政治素质47
- (二) 良好的思想素质47-48
-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48-49
- (一) 热爱学生,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48
- (二) 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事业追求48
- (三) 淡泊名利,诗意栖息的精神境界48-49
- 三、深厚的理论素养49-50
- (一) 扎实的本体性知识49
- (二) 掌握学科前沿动态49-50
- 四、广博的知识经验50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50
- (二) 广博深厚科学入文知识50
- 五、胜任的教育能力50-53
- (一) 教学能力50
- (二) 科研能力50-51
- (三) 学习能力51
- (四) 实践能力51-52
- (五)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52
- (六) 创新能力52-53
- 六、现代的教育观念53-54
- (一) 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53
- (二) 以能力为重点的质量观53
- (三) 主体间多向互动教学观53-54
- 七、健康的身心素质54-56
- (一) 健康的身体素质54
- (二) 健康的心理素质54-55
- (三) 健全的人格修养55-56
- 第三章 了解教学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点56-64
-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及分析56-58
-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56-57
- (二)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分析57-58
- 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大学生接受效果58-62
- (一) 传授主体的最优化59
- (二) 传授方法的最优化59-60
- (三) 传授内容的最优化60-61
- (四) 授受关系的最优化61-62
-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62-64
- (一) 面向世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62
- (二) 借鉴国外德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62
- (三) 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学生良师益友62-64
- 第四章 改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64-77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原则64-66
- (一) 民主性原则64-65
- (二) 启发性原则65
- (三) 耦合性原则65
- (四) 生动性原则65-66
- (五) 整体性原则66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教学方法66-77
- (一) 讲授式教学方法66-67
- (二) 案例式教学方法67-68
- (三) 启发式教学方法68-69
- (四) 研究式教学方法69
- (五) 专题式教学方法69-71
- (六) 互动式教学方法71-72
- (七) 体验式教学方法72-74
- (八) 讨论式教学方法74-75
- (九) 辩论式教学方法75
- (十) 情境式教学方法75-77
- 第五章 加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77-92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77-80
- (一) 实效性原则77-78
- (二) 主体性原则78-79
- (三) 系统性原则79
- (四) 发展性原则79-80
- (五) 灵活性原则80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80-88
- (一) 课内实践教学形式81-83
- (二) 社会实践教学形式83-86
- (三) 虚拟实践教学形式86-88
-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88-92
- (一) 组织织机构保障机制88-89
- (二) 规章制度保障机制89-90
- (三) 经费支持保障机制90
- (四) 师资队伍保障机制90-92
- 第六章 借力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支撑92-98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92-94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科支撑存在的问题92-93
-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93-94
-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科建设契合上存在的问题94-96
- (一) 没有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机构94-95
- (二) “教学出题目,学科做文章”还没有达到完美契合95
-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95-96
-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96-98
- (一) 凝炼学科建设方向,为完善课程体系服务96
- (二) 凝合学科科研成果,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96-97
- (三) 凝聚学科建设队伍,为增强教学能力服务97-98
- 第七章 科学教学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检测标准98-106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征98-99
- (一) 导向性98
- (二) 指令性98
- (三) 全面性98
- (四) 有效性98-99
- (五) 激励性99
- (六) 现代性99
- 二、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的多样性99-101
- (一)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100
- (二) 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100-101
- (三) 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101
- (四) 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101
- 三、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101-103
- (一) 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102
- (二) 从教考统一过渡到教考分离102
- (三) 任课教师考核与班主任、辅导员考核相结合102-103
- 四、教学评价形式的科学性103-106
- (一) 教师自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103
- (二) 督导团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103-104
- (三) 高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104-106
- 第八章 高效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106-114
- 一、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106-107
- (一) 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的要求106
- (二) 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的优势106-107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系107-110
- (一)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领导机制107-108
- (二) 领导重视,专家指导的工作机制108
- (三) 计划明确,有条不紊的运行机制108-109
- (四) 保证质量,重在激励的监控机制109
- (五) 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109-110
-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管理110-114
- (一) 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稳定教师队伍110
- (二) 严把“入口”关和选聘优秀教师并举,保证队伍质量110-111
- (三) 大力倡导教师与大学生“结对子”,为大学生服务111-112
- (四) 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造中坚力量112
- (五)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升教师整体水平112-113
- (六) 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113-114
- 结语114-117
- 附录:辽宁高校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117-140
- 引文注释140-142
- 参考文献142-155
- 一、著作类142-146
- 二、论文类146-155
- 后记155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