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5:05

  本文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雇佣性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可雇佣性能力强调在职业生涯中获取岗位的能力,这个岗位并不仅仅代表初次岗位,同时也表示在岗位中获得晋升的能力,以及在劳动力市场上变换岗位的能力。可雇佣性能力以劳动力市场为角度,关注点在于劳动者具备的能力在市场是否被雇主接受并雇佣。而就业能力这一概念往往是从劳动力自身角度考虑,侧重于劳动者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是否能够成功就业。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供求结构性矛盾,即企业“招工难”以及高校本科生“就业难”两者现象并存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高校本科生的可雇佣能力缺失。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探索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构成,分析表明国内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主要由专业技能、人际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心理素养、社会实践等六大方面能力构成。同时,从政府、市场、高校、学生等层面分析了可雇佣性能力不足的成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层面应在政策和法律给予相应扶持;市场层面应深化校企合作;高校层面应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就业指导;学生层面应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心理素养等,以全方位系统地提升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 可雇佣性能力 能力构成 成因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实践意义9-10
  • 1.3 研究综述10-15
  • 1.3.1 关于可雇佣性概念界定研究10-11
  • 1.3.2 关于可雇佣性能力构成内容研究11-12
  • 1.3.3 关于可雇佣性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2-14
  • 1.3.4 关于可雇佣性能力其他方面研究14
  • 1.3.5 研究述评14-15
  • 1.4 研究内容15-16
  • 1.5 研究方法16
  • 1.6 研究创新16-18
  • 2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的理论基础18-23
  • 2.1 能力理论18-19
  • 2.1.1 斯皮尔曼智力结构“二因素说”18
  • 2.1.2 塞斯顿“群因素论”18
  • 2.1.3 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力”理论18-19
  • 2.2 胜任力模型理论19-20
  • 2.2.1“素质洋葱”模型19
  • 2.2.2 胜任力通用模型19-20
  • 2.3 职业生涯理论20-21
  • 2.3.1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20-21
  • 2.3.2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21
  • 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1
  • 2.5 公共产品理论21-23
  • 3 国外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的实践考察23-30
  • 3.1 澳大利亚高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实践23-24
  • 3.2 英国高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实践24-26
  • 3.3 日本高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实践26-27
  • 3.4 美国高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实践27-28
  • 3.5 启示28-30
  • 4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构成分析30-38
  • 4.1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构成问卷设计30
  • 4.2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量表初始预测30-32
  • 4.3 高校生可雇佣性能力构成探索性因子分析32-38
  • 5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缺失的成因分析38-46
  • 5.1 政府层面38-40
  • 5.1.1 政府指导作用缺乏38
  • 5.1.2 相关法规体系缺位38-39
  • 5.1.3 专项经费投入不足39
  • 5.1.4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功能缺失39-40
  • 5.2 市场层面40-41
  • 5.2.1 企业人力资本观念落后40
  • 5.2.2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不足40-41
  • 5.3 高校层面41-43
  • 5.3.1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41
  • 5.3.2 就业指导缺乏41-42
  • 5.3.3 经费使用效率低下42
  • 5.3.4 实践教学薄弱42-43
  • 5.4 学生层面43-46
  • 5.4.1 自身职业规划缺乏43
  • 5.4.2 就业观念与实际不符43-44
  • 5.4.3 学生实践参与度不足44
  • 5.4.4 个人心理素养不强44-46
  • 6 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提升策略46-54
  • 6.1 政府层面46-48
  • 6.1.1 强化政府指导作用46
  • 6.1.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6-47
  • 6.1.3 加大高校专项投入47
  • 6.1.4 完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功能47-48
  • 6.2 市场层面48-49
  • 6.2.1 深化校企合作48
  • 6.2.2 加强岗前培训48-49
  • 6.3 高校层面49-52
  • 6.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49-50
  • 6.3.2 加强就业指导50-51
  • 6.3.3 健全高校经费管理51
  • 6.3.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51-52
  • 6.4 学生层面52-54
  • 6.4.1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52
  • 6.4.2 转变就业观念52
  • 6.4.3 丰富社会实践经验52-53
  • 6.4.4 提高个人心理素养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权;张伟;;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伟;吴国权;杨东;;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宋国学;;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国际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宋国学;;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3期

5 李前兵;洪炎;杨燕;;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J];中国市场;2008年40期

6 卫静芬;;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7 宋国学;;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8 汪霞;崔映芬;;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9 张俊;;大学生就业质量改善政策研究:以开发领导力提升可雇佣性为导向[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宋国学;;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变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曲秉春;;体验式学习提升离校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以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为例[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曹晓丽;安秀荣;林枚;;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基于可雇佣性技能视角[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报实习记者 杨琛;看看你的可雇佣性强不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广东金融学院 刘颖 黄章彪 苏楚明;大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相关性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高磊;是你去找好工作还是让好工作来找你?[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静;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潘帆;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杜丽;心理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就业绩效和可雇佣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明月;企业员工自我感知可雇佣性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梁燕;SC大学电力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郑庆;雇主视角下硕士生可雇佣性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苏雅英;知识型人才自我感知可雇佣性、工作不安全感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9 张文文;企业雇员可雇佣性、主动性人格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苏丹;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可雇佣性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45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