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同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21:51

  本文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同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班主任管理方式 社会行为 同伴群体 小学高年级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用整群抽样方式对574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班主任管理方式与社会行为的特点。再通过同伴群体筛选出450名被试,探讨同伴群体的微环境下,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以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同伴群体的交往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管理方式上,指导型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专制型的地域差异显著,性别与年级差异非常显著。民主型、指导型的地域与年级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民主型、指导型和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差异都显著。(2)社会行为上,社交—领导、害羞—敏感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攻击—破坏行为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社交—领导、攻击—破坏行为的师生关系差异显著。(3)混合类型群体较少,男生群体与女生群体较多,两者数量上持平。(4)个体水平上,民主型对社交—领导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指导型、专制型对攻击—破坏和害羞—敏感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群体水平来上,群体密度对调节个体民主型与社交—领导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群体中心势对调节个体民主型与社交—领导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调节女生群体与社交—领导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学习型群体对调节个体指导型与攻击—破坏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学习型群体还对调节个体专制型与害羞—敏感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调节女生群体与害羞—敏感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5)同伴的群体密度越高,交往时间就越多。同伴交往的地点主要在学校,偶尔在家里;内容以学习为主,其次是娱乐或其他。多媒体成为新的交往场所,并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伴群体主要通过语言、行动产生相互影响,但行动的影响力更大。周围人的反馈成为群体成员是否会习得这种言行的关键。个体的自我意识越弱、与群体成员的亲密度越高,群体的影响就越大。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方式 社会行为 同伴群体 小学高年级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14
  • 1 研究背景12-13
  • 2 研究意义13-14
  • 2.1 理论意义13
  • 2.2 实践意义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14-32
  • 1 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研究综述14-22
  • 1.1 班主任管理概念的研究14-15
  • 1.2 班主任管理方式概念的界定15-17
  • 1.2.1 领导行为理论15
  • 1.2.2 师生互动理论15-16
  • 1.2.3 教师风格与教师管理16-17
  • 1.3 班主任管理方式结构维度的研究17-19
  • 1.3.1 领导行为理论17
  • 1.3.2 师生互动理论17-18
  • 1.3.3 工作内容18-19
  • 1.4 影响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因素研究19-21
  • 1.4.1 教师方面19-21
  • 1.4.2 学生及其他方面21
  • 1.5 民主管理方式下的学生自主管理与家校合力21-22
  • 2 同伴群体的研究综述22-25
  • 2.1 同伴群体概念的研究22-23
  • 2.2 同伴关系研究对象的研究23-24
  • 2.3 同伴群体研究方法的研究24-25
  • 3 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25-30
  • 3.1 社会行为概念的研究25
  • 3.2 班主任管理方式与社会行为的研究25-27
  • 3.2.1 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直接影响26-27
  • 3.2.2 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间接影响27
  • 3.3 同伴群体与社会行为的研究27-30
  • 3.3.1 同伴群体直接影响社会行为27-28
  • 3.3.2 同伴群体间接影响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社会行为的作用28-30
  • 4 以往研究的不足30-31
  • 5 问题的提出31-32
  • 第三章 总体研究设计32-36
  • 1 概念界定32
  • 1.1 班主任管理方式32
  • 1.2 同伴群体32
  • 1.3 社会行为32
  • 2 研究对象32-33
  • 3 研究工具33
  • 4 研究方法33-34
  • 4.1 问卷调查33-34
  • 4.1.1 小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问卷33
  • 4.1.2 班级戏剧量表33-34
  • 4.1.3 社会认知绘图34
  • 4.2 访谈法34
  • 5 研究内容34-36
  • 第四章 班主任管理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行为特点研究36-46
  • 1 研究目的36
  • 2 研究方法36-38
  • 2.1 研究对象36-37
  • 2.2 研究工具37
  • 2.2.1 小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问卷37
  • 2.2.2 班级戏剧量表37
  • 2.3 测量方法与统计37-38
  • 3 结果38-42
  • 3.1 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的一般特点38-40
  • 3.1.1 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地域、性别与年级差异分析38-39
  • 3.1.2 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在班主任关系上的差异分析39-40
  • 3.2 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40-42
  • 3.2.1 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行为的地域、性别与年级差异分析40-41
  • 3.2.2 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行为与班主任关系的差异分析41-42
  • 4 讨论42-46
  • 4.1 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地域差异分析42
  • 4.2 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42-43
  • 4.3 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43-44
  • 4.4 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与班主任关系的差异分析44
  • 4.5 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44-45
  • 4.6 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行为与班主任关系的差异分析45-46
  • 第五章 同伴群体特征对班主任管理方式与学生社会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46-54
  • 1 研究目的46
  • 2 研究方法46-48
  • 2.1 研究对象46-47
  • 2.2 研究工具47-48
  • 2.2.1 小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问卷47
  • 2.2.2 班级戏剧量表47
  • 2.2.3 社交认知绘图47-48
  • 2.3 测量方法与统计48
  • 3 研究结果48-52
  • 3.1 群体密度、群体中心势的地域、性别、年级差异分析48
  • 3.2 群体密度与群体中心势的群体类型差异分析48-49
  • 3.3 在个体水平上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学生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49-50
  • 3.4 小学生在群体水平上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50-52
  • 4 讨论52-54
  • 4.1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群体的一般特征52
  • 4.2 同伴群体对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性别与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52-54
  • 第六章 同伴群体对班主任管理方式与社会行为调节影响的质性访谈研究54-62
  • 1 访谈目的54
  • 2 访谈方法54-55
  • 2.1 访谈对象54-55
  • 2.2 访谈工具55
  • 2.3 访谈过程55
  • 3 结果55-59
  • 3.1 小学生在群体水平上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55-56
  • 3.1.1 班主任管理方式的概况55
  • 3.1.2 群体的预测作用55-56
  • 3.2 同伴群体交往的特征56-59
  • 3.2.1 交往频率56-57
  • 3.2.2 交往地点57
  • 3.2.3 交往内容57-58
  • 3.2.4 影响的程度58
  • 3.2.5 相互影响的方式58-59
  • 4 讨论59-62
  • 4.1 小学生在群体水平上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59-61
  • 4.2 同伴群体交往的特征61-6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2-66
  • 1 研究结论62-63
  • 2 研究不足与创新63-64
  • 2.1 研究不足63
  • 2.2 研究创新63-64
  • 3 对策与建议64
  • 4 未来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2
  • 附录A:小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问卷72-74
  • 附录B:班级戏剧量表74-75
  • 附录C:社交认知绘图75-76
  • 附录D:访谈提纲76-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显辉;论班主任的基本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05期

2 刘秀梅;刍议“爱心、真情、才华、宽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潘兰珍;班主任工作“六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6期

4 田云;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7期

5 姬孝忠;班主任管理艺术刍议[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8期

6 王和金;高职学校班主任基本素质之管见[J];教学与管理;2002年27期

7 孙丽君;班主任与素质教育[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杨俊 ,李宁;班主任应注重班会类型的多样性[J];教学与管理;2003年10期

9 郑利群;如何成为受学生拥戴的班主任[J];教学与管理;2003年11期

10 姜书云;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J];教学与管理;2003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卫忠;王威仪;;中职专职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机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王松;;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看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杨祖德;;也谈班主任以爱育人[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莉;;爱心浇灌智慧的花朵——班主任工作需投入情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5 曲秀智;邢炳兰;;班主任的“三当、三不当”[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谢涌潮;;横向联系,纵向实干,打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苑孟强;;巧做高中班主任[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李静;;班主任管的是“心”不是“严”[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苑孟强;;巧做高中班主任[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10 白丽娜;;浅谈如何当好一名班主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做一个好班主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英山县方咀中学 吴启;班主任“三心二意”[N];黄冈日报;2006年

3 杜春喜 博乐市第八中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4 姜堰市张沐初级中学 纪月芹;当班主任,是幸福的[N];江苏教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阳锡叶;拿什么吸引农村教师当班主任?[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兴义市桔山中学 廖云玉;情感因素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N];贵州民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璇甫;班主任也可以组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本报通讯员 李蔚;广西北海分行“三个创新”强化坐班主任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9 记者 张兴华邋通讯员 邵长宏 赵德宝;山东高密班主任全员职级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杨伟广;宁波一中学尝试“班主任组阁”[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锦花;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实践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蔡昌盛;中山市东区中学班主任日常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年

3 彭艳;高中班主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任翠华;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胜任力构成要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钰伟;小学新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余盈盈;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同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6年

7 吴婧;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董瑾炜;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志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困惑[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闫英丹;普通高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现状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79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