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结构与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理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结构与机制研究
【摘要】: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是新常态下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模式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面对新常态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表现出开放性、复杂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系统的运行效率依赖于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能力。为此,本文将协同学理论全面运用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研究中,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要素能实现内外协同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开展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系统性,明确了培养模式系统的范畴和定义,提出了一种系统要素提取的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提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的诸要素,并深入分析各要素的含义。(2)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的趋势,重新界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边界,提出基于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构建原则,并据此设计协同培养模式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内部协同结构和外部协同结构,及其主要子系统的详细结构。(3)基于协同学的理论框架,对照分析协同理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研究的理论适切性,深入研究培养模式系统的两种主要协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详细分析了培养协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运行原理。(4)以QS和中国教育在线网的调查数据,以及A高校MBA培养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样本数据,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部分属性之间的内部联系。针对我国MBA研究生培养问题,基于前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的结构与协同机制研究,提出A高校MBA培养模式系统优化的相应措施与方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解决办法和思路。
【关键词】:培养管理 培养模式系统 系统结构 协同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32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3-16
- 1.1.1 选题的背景13-15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6-2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6-2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0-26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26-28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8-32
- 1.3.1 研究内容28-29
- 1.3.2 研究方法29-30
- 1.3.3 技术路线30-32
- 第2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32-46
- 2.1 培养模式系统的概念界定32-33
- 2.2 系统科学理论33-37
- 2.2.1 系统的定义与特征33-35
- 2.2.2 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5-36
- 2.2.3 系统的环境与开放性36
- 2.2.4 系统的整合与涌现36-37
- 2.3 协同学理论37-39
- 2.3.1 协同学基本概念37-38
- 2.3.2 协同学特性38-39
- 2.4 关联规则挖掘39-42
- 2.4.1 关联规则的定义与解释39-40
- 2.4.2 关联规则的相关概念40-41
- 2.4.3 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41-42
- 2.5 研究生培养模式论42-45
- 2.5.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42-43
- 2.5.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43-45
- 2.6 本章小结45-46
- 第3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要素的分析46-63
- 3.1 培养模式系统要素的确定46-55
- 3.1.1 研究样本的选取46-48
- 3.1.2 C-K要素分析法48-49
- 3.1.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要素提取49-55
- 3.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要素的含义55-62
- 3.2.1 培养目标55-57
- 3.2.2 培养文化57-59
- 3.2.3 课程体系59-60
- 3.2.4 教师资源与学科支撑60
- 3.2.5 教学实践与培养管理60-61
- 3.2.6 质量控制与资源保障61-62
- 3.3 本章小结62-63
- 第4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结构研究63-85
- 4.1 系统边界的确定63-65
- 4.2 系统的构建原则65-68
- 4.2.1 坚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65-66
- 4.2.2 发挥协同创新平台优势66-67
- 4.2.3 保障全面提升培养质量67-68
- 4.3 系统的整体结构68-71
- 4.3.1 系统内部协同结构68-70
- 4.3.2 系统外部协同结构70-71
- 4.4 目标子系统的构建71-75
- 4.4.1 树立系统化、多元化、终身化的理念72-73
- 4.4.2 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3-74
- 4.4.3 促进培养目标考核综合化74-75
- 4.5 培养子系统的构建75-79
- 4.5.1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协同76
- 4.5.2 校企合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协同76-78
- 4.5.3 中外合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协同78-79
- 4.6 保障子系统的构建79-83
- 4.6.1 生源质量保障79-80
- 4.6.2 培养管理质量保障80-82
- 4.6.3 学位论文质量保障82-83
- 4.6.4 评价与反馈83
- 4.7 本章小结83-85
- 第5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的协同机制研究85-96
- 5.1 协同学理论对本研究的理论适切性85-89
- 5.1.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的开放性85-87
- 5.1.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的非平衡性87
- 5.1.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内部的竞争与协同87-88
- 5.1.4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中的序参量形成和涨落现象88-89
- 5.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的协同机制89-95
- 5.2.1 激励机制90-92
- 5.2.2 约束机制92-93
- 5.2.3 培养协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93-95
- 5.3 本章小结95-96
- 第6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应用研究96-135
- 6.1 MBA培养模式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96-102
- 6.1.1 目标定位缺乏明确导向96-98
- 6.1.2 生源筛选存在制度缺陷98-100
- 6.1.3 培养管理缺乏有效协同100-102
- 6.2 生源群体特点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102-116
- 6.2.1 求学动机分析102-104
- 6.2.2 职业发展目标分析104-105
- 6.2.3 平均年龄与工作经历趋势分析105-107
- 6.2.4 性别的影响107-109
- 6.2.5 课程偏好趋势分析109-111
- 6.2.6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111-116
- 6.3 基于协同的目标系统优化116-119
- 6.3.1 明确培养目标定位116-117
- 6.3.2 生源筛选机制优化117-119
- 6.4 基于协同的培养管理优化119-133
- 6.4.1 师资系统协同优化119-120
- 6.4.2 教学管理系统优化120-131
- 6.4.3 培养管理全程质量监控131-132
- 6.4.4 加强与社会系统协同132-133
- 6.5 本章小结133-135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35-138
- 7.1 论文研究总结135-137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37-138
- 参考文献138-145
- 附录1145-15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150-152
- 致谢152-153
- 作者简介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英;;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趋势[J];未来与发展;2006年03期
2 詹婉华;;专业学位“职业性”属性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8年04期
3 邓光平;;美国第一级专业学位与行业任职资格衔接的策略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4 袁安娜;;我国专业学位发展历史及脉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7期
5 李志文;;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风;2010年18期
6 牛国卫;张红;;专业学位的特性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提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沙尔娜;;美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及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8 瞿落雪;罗英姿;;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2年04期
9 高佳佳;;中美专业学位的共性与个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1期
10 曾兢;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学位及临床实践培养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延丽;;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汪玲;;开展专业学位试点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年招生专业一览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荣乐;;研究生培养与管理[A];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研讨会材料[C];2010年
5 李登新;;《全日制硕士环境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初探[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锐;专业学位招生需扩大规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刘恒;“类专业学位”改变研究生培养结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旭 魏薇;你会选择专业学位吗[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沙青;省专业学位专家委员会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5 记者 邓晖;研究生推免不再分学术学位专业学位[N];光明日报;2014年
6 记者 万玉凤;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阳秋;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调整改革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方式[N];解放军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朱文琴;“MPA”:学位教育新亮点[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衣晓峰邋靳万庆;传统中医继承学习可获专业学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剑彤;基于协同理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结构与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彩萍;我国高等管理教育专业学位项目网络营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宗元;美国第一级专业学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冯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刘思琪;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蔡欣欣;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能力的现状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惠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亚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瞿落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熊娟;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田莉;美国专业学位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4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03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