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实践问题解析:专业核心属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01 02:17

  本文关键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实践问题解析:专业核心属性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专业核心属性 专业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实践


【摘要】:当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从根源上讲就是在处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与专业任职资格、专业学位教育与专业协会等关系时在理论认识上存在偏颇。从专业核心属性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和分析上述关系,有利于从理论根源上明晰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和属性,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来更好地促进专业学位教育实践的开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专业核心属性 专业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实践
【分类号】:G643.0
【正文快照】: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90年,二十多年以来发展迅速,专业学位的种类、开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数量、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规模等都有很大发展,但当前专业学位教育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评估模式、学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专业核心属性的视角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东;;现代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2 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3 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海;龚恕;;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尹保华;公民社会与社会工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尹保华;论现实中国社会工作的“准”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马冬玲;;进步与妥协:西方护理职业化中的性别建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4期

6 黄志启;;关于大学学术研究的理性反思——对弗莱克斯纳的学术研究思想的认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7 孙进;皮国萃;;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英、德、加三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8 陈洪捷;;何谓studium generale?——《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读后献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9 彭庆文;;论新时期大学体育的基本属性——现代大学职能的分析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祖麒,沈群芳;管理咨询公司的隐性知识管理[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2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刘六生;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周聆灵;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丁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谢艳霞;试析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9 徐琳;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斌斌;高校青年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黄yP;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阎亚林;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理论思考[J];江苏高教;1996年04期

4 黄骏;;瑞士的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0年06期

5 陈学平,宁樃;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若干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明;科技与人文要两翼平衡——二十世纪末美国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新举措[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侯莎莎;;专业课教师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12期

3 向丽红;;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评价[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谷建春;潘文利;;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5 贾英;唐良萏;;浅谈在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05期

6 王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融合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吕伟;;高校专业教育对职业道德形成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3期

8 范玮熠;汤薇;;从大学生创业能力看通识教育之优劣[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3期

9 陈文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与融合[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王镭;;如何加强我国的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会军;;高等影视专业教育的思路与对策[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田玲;;全球化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影响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4 王秉楠;;结合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叶跃前;殷之明;杨国豪;;我国高等教育实施专业认证的对策分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张慕凮;胡显章;李树勤;;坚持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A];中国老教授协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果胜;;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考[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岂之;;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陈秀鸿;;固守德育为首,回归生活世界——青年学生品德培养的逻辑起点[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晶菁;专业热情也要在大学里培养[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中共雁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常成成;对高等院校开设“村官”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N];西安日报;2008年

3 月生;美国的纸浆和造纸专业教育[N];中国包装报;2001年

4 柯文进;构建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6年

5 隗瑞艳;大学专业教育应面对演出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段心鑫;核电专业教育如何保证质量?[N];中国能源报;2010年

7 记者樊国安;天津师大新闻专业教育跃入全国一流水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8 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田建国;大学要把专业教育提升为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陈建文;汽车服务专业教育 “动手”才显真功夫[N];中国汽车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周志军;被“浪费”的游戏专业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3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治;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霞;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曾双宝;西南财经大学的通识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于淑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中阳;高校专业“沉没”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梦阳;科南特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践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7 罗文华;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王春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蔡庆杰;高校本科课程结构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程真;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4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24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