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体育学院》 2013年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
马俊
【摘要】: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具有法规性,是进行规范化培养与管理研究生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质量保障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其科学、完善、合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实施现状出发,针对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及成绩考核、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全面了解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以及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所在,为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价值。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总体上基本符合相关要求,但也有部分内容存在不足,,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培养目标介绍完善,但是部分目标实施的可行性有待确定,培养目标与导师和网球硕士研究生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网球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应该实行弹性学制,武汉体育学院对弹性学制具体内容和规定和介绍不祥,有待完善;文化课程设置没有很好的实现培养目标,学生的逻辑思维、协作能力、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课程较少;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的技术实践课因为学校场地限制等原因集中训练的机会较少,不利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对网球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影响;培养方案中实践活动时间相比其他学校短;文化成绩考核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评价。研究生普遍认为导师指导作用很大,但研究生由于自身原因与导师主动交流较少,应提高研究生的主动性。作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条件,发现现在有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为方案的改进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45-4;G6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王永盛,许冠忠,王超;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3 袁芳,郑沪娥,赵振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4 方千华;黄汉升;;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鸿江;尹军;郝晓岑;吕青;;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陈卓儒,刘成,郭观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肖沛雄;张德胜;;体育新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卢亮球;高鸿辉;;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指导思想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秦风冰;王珂;潘桂芝;郝一伟;刘义峰;郭霞;;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丽君;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炳祥;;在篮球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9 李丹;;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储琼;;利用海洋水族馆科普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刘大鹏;赵艳;;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王岩;;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必然性和解决措施综述[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单娜娜;魏焕萍;徐忠伟;刘磊;张旭;张玲;田颖川;;高素质适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施冰芸;;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国强;2000-2008年美国、英国体育教学研究状况及趋势[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鲍伟;我校“课内外一体化”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金芝;张俊丽;展利民;;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2 周登嵩,罗映清;考核评价中学体育课成绩的初步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3 赵澄宇;美国与中国体育师资培养情况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王国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静;薛翠霞;;对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曲宗湖,杜俐;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和模式的几点思考[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 钱雯;中日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卫征;我国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胡春宝;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亚青;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仇艳玲;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纳娜;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抓好体育学科建设 力促体育教育上新台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洪伟;抓住机遇 准确定位 开创成人教育工作新局面[J];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02期
3 吉灿忠;;我国体育院校武术课程演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10期
4 马毅,张绍礼,林松,徐大林;对课程设置理论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王炳华;刘志云;王伟明;冯婵;;我国体育院校竞技体校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11期
6 朱静;马路遥;;武汉体育学院:精益求精,俊杰之源[J];网球俱乐部;2010年03期
7 田青;体育教育与效应[J];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8 周学荣;发挥学校体育优势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2期
9 高风华;实现体育目的的旅程[J];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04期
10 张学研,王崇喜;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久学;郑振友;程慎玲;孔祥伟;;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评价研究——对167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彭健民;;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现状与突破[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翟廷立;庞洁;姜玉莲;;试论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刘玫瑾;;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李荣芝;虞重干;;我国瑶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调研报告[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肖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群众体育研究——中国家庭体育教育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刘继领;;对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邓士琳;刘建华;;对普通高校病残学生体育教育的研究[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9 张日辉;谢业琪;张肃;赵大林;李秋萍;吴翊馨;衣雪杰;;关于体育教育系本科生《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丁海康;;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元 本报通讯员 张艳莉;[N];河南日报;2006年
2 广州市南海中学 项军;[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旭光;[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杜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张斌;[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吕立祥;[N];中华建筑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罗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记者 公兵 王集旻 李鹏翔;[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商报记者 崔吕萍 陈杰;[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哲生;万柳一号网球中心价值创新策略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3 陈曦;职业网球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程文广;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孙开宏;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的预测与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梁成军;网球技战术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2 郝传萍;北京市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李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温公达;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演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付宏;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生专业思想现状之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6 常毅;多元反馈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尚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柯海宝;试论我国体育教育的城乡差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彩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10 郑东霞;湖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修课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