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培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1-09-05 17:17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实践应用性的特点,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等对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东华大学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创新"一二二""三全程"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校企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纺织人才,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产学研协同培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探索


“一二二”培养模式示意图

示意图,培养模式,全程,示意图


引入纺织行业企业参与纺织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如何调动纺织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如何规范企业的实践教学行为,如何解决高校和纺织行业企业对研究生培养理念的矛盾,如何解决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和现行高校人才培养内容的匹配等问题,成为“一二二”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学校加强“一二二”模式的内涵建设,探索了“三全程”模式(见图2)。在“三全程”模式下,全面鼓励企业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全过程,充分表达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观,共同打造工程硕士的知识体系及架构,提升工程教育实践环节的质量。在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中,纺织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规划、学位论文和答辩环节。具体来说,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四人专家小组至少有一名来自于纺织行业企业,与校内专家共同组建面试专家组,采用适应行业企业对工程硕士培养需求的提问方式和选拔标准,充分表达行业企业的人才观,招收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规划制定必须有纺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共同打造工程硕士的知识体系框架,并由行业企业专家开设部分实践应用类课程。企业导师全程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及学位论文写作,并参与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评阅论文和答辩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项目技术难题的能力,论文答辩的四人专家小组中至少有一位来自于纺织行业企业。“一二二”“三全程”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校企合作相对单一的局面,全面构建了一种深度合作,释放了校企合作空间,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涵,真正实现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一二二”“三全程”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车辆工程为例[J]. 贝绍轶.  高教学刊. 2016(21)
[2]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状况分析——基于28个工程硕士示范基地[J]. 马永红,张乐,高彦芳,沈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4)
[3]紧贴行业需求,校企协同培养控制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 向诚,柴毅,王东红,张云怀,刘京诚,黄宗明,郭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04)
[4]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黄宝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0)

硕士论文
[1]教育管理方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 陈小亮.江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8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38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