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院系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11-02 23:55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工程硕士调整为八个专业学位类别后,很多专业分布在不同学院,给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作者以所在学院的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培养方式为例,分析本单位在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培养经验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向,使其满足我国经济和行业发展对高端复合人才的需求。并从跨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导师组指导、管理体系和项目联合研究中培养多学科合作精神与知识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跨院系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使其满足我国经济和行业发展对高端复合人才的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
1.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建立跨学院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2.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跨学院的课程体系及选课
3.在构建跨学院导师组指导方面,发挥跨学院联合培养模式的作用,建设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队伍
4.利用河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中心这个省级平台,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培养机制,在项目联合研究中培养多学科合作精神与知识体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和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J]. 蒋祖华,林忠钦,王海丽,夏天娟,郑虹,裴海燕. 高教学刊. 2019(05)
[2]新工科下硕士研究生跨校跨学科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 刘后广,程志红,杨建华,刘送永,程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20)
[3]工业设计新概念的解读[J]. 邹韬. 智能制造. 2015(11)
[4]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孔凡栋,秦德清,马建伟. 艺术教育. 2014(02)
[5]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良.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04)
[6]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 周叶中.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08)
本文编号:3472627
【文章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
1.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建立跨学院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2.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跨学院的课程体系及选课
3.在构建跨学院导师组指导方面,发挥跨学院联合培养模式的作用,建设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队伍
4.利用河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中心这个省级平台,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培养机制,在项目联合研究中培养多学科合作精神与知识体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和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J]. 蒋祖华,林忠钦,王海丽,夏天娟,郑虹,裴海燕. 高教学刊. 2019(05)
[2]新工科下硕士研究生跨校跨学科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 刘后广,程志红,杨建华,刘送永,程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20)
[3]工业设计新概念的解读[J]. 邹韬. 智能制造. 2015(11)
[4]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孔凡栋,秦德清,马建伟. 艺术教育. 2014(02)
[5]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良.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04)
[6]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 周叶中.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08)
本文编号:3472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47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