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1-04 00:03
<正>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和提出将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在此背景下,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科技前沿,包括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非常关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纷纷成立交叉学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1],持续加大投入,同时对医工结合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思维训练等进行研究。特
【文章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1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医工结合的内涵在外科学的应用
2 如何培养外科学医工结合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2.1外科学医工结合的深度、广度内外动力不足:
2.2 缺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工结合研究平台:
2.3 医工结合的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产学研链不完善:
3 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3.1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强化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高水平外科学医工交叉研究平台:
3.2 积极应用转化医学理念优化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
3.3强化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与医院之间的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创新型医学实验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 李丽,胡婧,马凯,高殿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09)
[2]中国医工结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2019年版)[J]. 王璐,马峥,许晓阳,刘亚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05)
[3]国内高校附属医院医工信结合创新机制研究[J]. 殷琳,江恒君,陈燕琼,邢小瑾,焦杨文. 现代医院. 2018(08)
[4]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医工交叉学科平台建设[J]. 宋应诺,刘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02)
[5]医工信交叉融合推动高校医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 任桑桑,骆笑,薛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09)
[6]转化医学模式下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探讨[J]. 黄省利,武玥兴,刘颖. 基础医学教育. 2015(10)
[7]综合性大学医工理学科交叉发展SWOT分析[J]. 姚红梅,马锋,吕毅,王彬倩,王健生. 医学与社会. 2015(10)
[8]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 朱浩,尹炳生,华陵莉. 医学与哲学. 1999(01)
硕士论文
[1]研究型大学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 姜天悦.浙江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67240
【文章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1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医工结合的内涵在外科学的应用
2 如何培养外科学医工结合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2.1外科学医工结合的深度、广度内外动力不足:
2.2 缺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工结合研究平台:
2.3 医工结合的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产学研链不完善:
3 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3.1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强化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高水平外科学医工交叉研究平台:
3.2 积极应用转化医学理念优化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
3.3强化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与医院之间的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创新型医学实验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 李丽,胡婧,马凯,高殿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09)
[2]中国医工结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2019年版)[J]. 王璐,马峥,许晓阳,刘亚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05)
[3]国内高校附属医院医工信结合创新机制研究[J]. 殷琳,江恒君,陈燕琼,邢小瑾,焦杨文. 现代医院. 2018(08)
[4]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医工交叉学科平台建设[J]. 宋应诺,刘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02)
[5]医工信交叉融合推动高校医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 任桑桑,骆笑,薛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09)
[6]转化医学模式下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探讨[J]. 黄省利,武玥兴,刘颖. 基础医学教育. 2015(10)
[7]综合性大学医工理学科交叉发展SWOT分析[J]. 姚红梅,马锋,吕毅,王彬倩,王健生. 医学与社会. 2015(10)
[8]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 朱浩,尹炳生,华陵莉. 医学与哲学. 1999(01)
硕士论文
[1]研究型大学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 姜天悦.浙江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67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56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