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15 05:06
在"健康中国""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新医工结合的人才,探索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是摆在学校和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叙述新医工结合的背景、概念、研究热点,探讨新医工结合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新医工结合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7(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新医工结合的概念
2 新医工结合的热点研究
2.1 互联网+医疗
2.2 大数据+医学
2.3 人工智能+医疗
2.3.1 阅片机器人
2.3.2 沃森医生机器人
2.3.3 手术机器人
3 我国新医工结合存在的困境
3.1 新医工结合的内外动力不足
3.2 缺乏医学与工学双背景的人才
3.3 医工结合的产学研链不完善
4 培养新医工结合人才的建议
4.1 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
4.2 破除壁垒形成团队
4.3 构建合理的新医工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4.4 提高培养人才的交叉思维和创新能力
4.5 重视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工业4.0信息与通信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李岩山.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02)
[2]综合性大学医工理学科交叉发展SWOT分析[J]. 姚红梅,马锋,吕毅,王彬倩,王健生. 医学与社会. 2015(10)
[3]我国研究型大学医工结合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 顾鸣敏,李培勇. 医学教育探索. 2010(05)
[4]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的演讲[J]. 方陵生. 世界科学. 2009(07)
[5]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以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成果为例[J]. 刘仲林,赵晓春.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6]医工结合课题的选拔和管理[J]. 沈君佐,陆贤平,杨安玲.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1(01)
[7]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 朱浩,尹炳生,华陵莉. 医学与哲学. 1999(01)
本文编号:3625976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7(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新医工结合的概念
2 新医工结合的热点研究
2.1 互联网+医疗
2.2 大数据+医学
2.3 人工智能+医疗
2.3.1 阅片机器人
2.3.2 沃森医生机器人
2.3.3 手术机器人
3 我国新医工结合存在的困境
3.1 新医工结合的内外动力不足
3.2 缺乏医学与工学双背景的人才
3.3 医工结合的产学研链不完善
4 培养新医工结合人才的建议
4.1 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
4.2 破除壁垒形成团队
4.3 构建合理的新医工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4.4 提高培养人才的交叉思维和创新能力
4.5 重视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工业4.0信息与通信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李岩山.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02)
[2]综合性大学医工理学科交叉发展SWOT分析[J]. 姚红梅,马锋,吕毅,王彬倩,王健生. 医学与社会. 2015(10)
[3]我国研究型大学医工结合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 顾鸣敏,李培勇. 医学教育探索. 2010(05)
[4]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的演讲[J]. 方陵生. 世界科学. 2009(07)
[5]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以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成果为例[J]. 刘仲林,赵晓春.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6]医工结合课题的选拔和管理[J]. 沈君佐,陆贤平,杨安玲.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1(01)
[7]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 朱浩,尹炳生,华陵莉. 医学与哲学. 1999(01)
本文编号:3625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62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