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及选拔方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及选拔方式研究
【摘要】:为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2009年开始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全日制工程硕士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生源数量逐步改善,但总体数量、质量还存在差距。文章在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其生源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质量的建议。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生源 选拔
【基金】: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2013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及选拔方式研究”(编号:2012-JY 001)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近年来,在教育部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各项政策倾斜及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招生规模快速增长。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源数量、质量方面逐年明显改善。但全日制专业学位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在生源数量和质量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01期
2 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3 张乐平;王应密;陈小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Z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调查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周益兰;刘华奇;刘浩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背景分析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1期
5 邓艳;林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实施优化方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7期
6 曹思婷;;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张亚菲;刘文波;;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六大问题[J];当代经济;2013年05期
8 王越;黄贤英;王勇;;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3年05期
9 张华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年02期
10 丁雪梅;甄良;宋平;杨连茂;;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台晓鑫;基于CIPP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茅艳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若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紫杭;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7 王婉露;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体验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郭娟;基于学位授予标准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管理改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付晨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海英,张锦绣;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高述珉,沈岩,刘惠琴;校企合作培养应届推免工程硕士生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 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1期
4 孟秀丽;杨连生;;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系统分析及其管理路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8期
5 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1期
6 潘剑波;李安萍;郭登峰;;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遇、挑战、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红云;;高校中层管理人员选拔模式分析[J];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2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招生制度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3 张丽;马超培;宋国华;秦颖;;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和改革对策——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2期
4 李卓;;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选拔方式及报考条件介绍[J];考试与招生;2008年12期
6 朱德荣;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7 彭晓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0期
8 刘加威,吴琦,崔光成;关于在校“专升本”选拔方式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调查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立华;高招规模及交费上大学问题刍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华君;李震华;;关于广东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罗瑶;;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培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白振国;白莉娜;;刍议日本大学入学考试的多样化及我国应采纳的方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袁蕾;;中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雪林;自主招生 素质教育“助推器”[N];文汇报;2006年
2 记者 徐建雪;北京三大措施力促毕业生就业[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3 徐敏;归位“全国重点” 体现人文影响[N];解放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冯华;博士生招生: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康丽;大学应该为选拔人才承担更多的责任[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雪邋林姜澎;“冬令营”打响高校生源大战[N];文汇报;2007年
7 姜晨怡;培养工程与管理双精通的高级人才[N];科技日报;2006年
8 毛天祥;博士招生:制度创新也要讲究规则[N];检察日报;2004年
9 章佩銮;法语教学口语训练太缺乏[N];文汇报;2005年
10 新华社记者 刘丹 王骏勇 余靖静;知名高校校长“三问”高考改革[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汤美华;硕士研究生选拔方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宋丽丽;基于生源短缺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生存博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王柏超;理工科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培养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龙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魏芳;金融管理与实务实训室项目管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葛宏翔;独立学院招生就业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2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1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