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9:28

  本文关键词:宁波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设置 全日制 体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宁波大学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成了体育领域内最迫切的需求。为了解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与这类人才的缺乏之间的矛盾,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规模。这一决定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历史中的重大突破,由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转变。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我国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类型,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其培养过程和质量控制都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宁波大学所开设的体育硕士专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课程设置主要由体系结构、内容设置、学时学分设置、考核方式和教育实习等部分组成。但是由于体育硕士专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也没有非常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完善其课程设置、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视角,以宁波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作为研究对象,,以宁波大学2010级、2011级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本研究运用了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宁波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行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各类课程比例安排不合理;理论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没有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教育实习实践的监督制度不完善,不易达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初衷等;第二,宁波大学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仍然在套用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第三,现有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及当前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是很高,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据此,笔者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加强对外交流,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度并完善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监管等建议,以期能为提高宁波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参考,也希望能为全国其他同类学校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起到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设置 全日制 体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宁波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07.4;G6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8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2.1.1 学术学位12
  • 2.1.2 专业学位12
  • 2.1.3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
  • 2.1.4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12-13
  • 2.1.5 课程13
  • 2.1.6 课程设置13
  • 2.1.7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13
  • 2.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2.3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2.3.1 非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现状15
  • 2.3.2 关于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15-16
  • 2.3.3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16
  • 2.3.4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现状16-18
  • 2.3.5 国内当前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现状18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1
  • 3.1 研究对象18-19
  • 3.2 研究方法19-21
  • 3.2.1 调查法19-20
  • 3.2.2 文献资料法20
  • 3.2.3 数理统计法20-21
  • 3.2.4 逻辑分析法21
  • 4 研究结果分析21-38
  • 4.1 宁波大学体育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分析21-22
  • 4.1.1 培养目标分析21
  • 4.1.2 培养方式分析21-22
  • 4.2 宁波大学体育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2-26
  • 4.2.1 生源基本情况22-23
  • 4.2.2 校内导师指导学生情况23-24
  • 4.2.3 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情况24-25
  • 4.2.4 学位论文撰写情况的调查分析25-26
  • 4.3 宁波大学体育硕士开设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6-35
  • 4.3.1 宁波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开设课程分析26-31
  • 4.3.2 宁波大学体育硕士与学术型研究生现开设课程对比分析31-35
  • 4.4 对宁波大学体育硕士现开设课程的评价35-38
  • 4.4.1 研究生对宁波大学体育硕士现开设课程的评价35-36
  • 4.4.2 从 2010 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36-37
  • 4.4.3 用人单位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37-38
  • 5 结论与建议38-41
  • 5.1 结论38-40
  • 5.2 建议40-41
  • 6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一44-48
  • 附录二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钱雯;中日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王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体育教师培养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杨军伟;李卫东;;新形势下中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分析[J];学理论;2010年21期

5 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孙卫国,唐成,韩海军;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王斌,周绍忠,马红宇;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张惠君;;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年01期

9 谭政典,周兰君;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961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961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