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3 21:14

  本文关键词: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研究生 学术失范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研究生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相继曝出了一批学术失范行为的案例,关于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专业领域的视角出发,针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对学术失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针对网络环境中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失范现象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虽然从网络视角探究学术失范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大多仅涉及对失范现状的阐述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提出,缺乏网络对失范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影响,列出具体的促动因素和抑制因素,以探究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的优势来应对失范。本研究设计了一项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600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据调查显示,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完成学位论文时抄袭他人的成果、为了求结果”完美“而伪造数据、在没有亲自参与的成果上署名、买卖学术论文等现象,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程度非常普遍。笔者认为,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促动影响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第一,网络的诸多便利因素对失范起促动作用。第二,网络平台成为学术交易的温床。网络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起到抑制作用:第一,网络环境的特性对学术失范有制约作用。第二,网络舆论对失范行为的监督。第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学术失范的预防和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应当充分发挥网络自身的优势来治理的研究生学术失范,可采取的措施如下:首先,应当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形成良好的网络学术氛围。其次,不断完善学术不端的在线检测系统,提高其预防和治理失范的能力。再次,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和完善网络学术规范课程体系。然后,建立完善网络环境监管机制,对网络上出现的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个人和团体要做到追查到底,决不姑息。最后,通过网络完善相关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在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以《著作权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网络 研究生 学术失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5
  • 1.1 问题提出9-11
  • 1.1.1 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引发关注9-11
  • 1.1.2 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具有显著影响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1.2.1 有助于理性认识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影响12
  • 1.2.2 有助于发挥网络优势以防治研究生学术失范12-13
  • 1.3 文献综述13-21
  • 1.3.1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现状分析13-15
  • 1.3.2 研究生学术失范成因探讨15-17
  • 1.3.3 研究生学术失范防治对策的探究17-21
  • 1.4 核心概念21
  • 1.4.1 研究生21
  • 1.4.2 学术失范21
  • 1.5 研究思路21-22
  • 1.6 研究方法22-25
  • 1.6.1 问卷调查法22
  • 1.6.2 访谈法22
  • 1.6.3 文献研究法22-25
  •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现状调查25-35
  • 2.1 调查背景及设计25-26
  • 2.2 调查结果分析26-33
  • 2.2.1 抄袭、剽窃、篡改他人成果26-27
  • 2.2.2 伪造或篡改数据27-28
  • 2.2.3 一稿多发28-29
  • 2.2.4 伪造注释及参考文献29-30
  • 2.2.5 论文署名“搭便车”30-31
  • 2.2.6 买卖论文31-32
  • 2.2.7 请他人代写或代他人写论文32-33
  • 2.3 调查结论33-35
  • 第三章 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促动作用35-45
  • 3.1 网络为部分学术失范行为提供了便利35-41
  • 3.1.1 网络为抄袭、剽窃提供了便利36-37
  • 3.1.2 网络为伪造、篡改数据提供了便利37-39
  • 3.1.3 网络为伪造参考文献提供了便利39-40
  • 3.1.4 网络为随意引用网络资料不注明出处提供了便利40-41
  • 3.2 网络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易提供了平台41-45
  • 3.2.1 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学术交易的现状41-42
  • 3.2.2 研究生利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易呈增长趋势42-45
  • 第四章 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抑制作用45-49
  • 4.1 网络的开放性对研究生学术失范具有制约作用45-46
  • 4.2 网络舆论对研究生学术失范具有监督作用46-47
  • 4.3 基于网络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术失范具有防止作用47-49
  • 第五章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49-53
  • 5.1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49
  • 5.2 完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49-50
  • 5.3 利用网络开展学术规范教育50-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A 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影响调查问卷57-61
  • 附录B 访谈提纲61-63
  • 致谢63-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生;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3期

2 ;应当重点制止的学术失范现象[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8期

3 高一箴;朱天慧;;关于学术失范现象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汪一江;;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3期

5 张木兰;;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9期

6 康桂芳;;从编辑视角看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其危害性[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爱君;;高校学术失范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7期

8 曹卫国;;学术失范原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9期

9 张辉;;网络环境下学术失范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2期

10 王慧;;学术失范之研究现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凯伟;;关于学术失范防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思考[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学道德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2 彭守敏;;作者承诺与网络查询是杜绝“一稿多投”及学术失范的重要措施[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3 孙国栋;;浅谈学术失范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广禄;用学术规范制止学术失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霍文琦;学术失范现象比较严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淼;解决大面积学术失范问题已是当务之急[N];中国改革报;2011年

4 任元彪(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不是学术失范而是学术失学[N];科技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潇潇;透视“一稿多用”背后的学术失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张保生;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N];长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练玉春;学术何以失范[N];光明日报;2002年

8 通讯员  周炜 本报记者  朱振岳;让研究生“做学问”有章可循[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丁国强;对学术失范的追问[N];学习时报;2006年

10 刘曙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防范学术失信 期刊守土有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娜;我国社会转型期学术失范问题的道德与法律思考[D];东华大学;2012年

2 万朝阳;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熊欣;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4 赵文文;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杜新花;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何静;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伦理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岳;工科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蔡云;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96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