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以“圆”为核心的太极拳运动(3)
阴阳贯穿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之中,练拳时要阴阳相依、动态平衡。“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阳(清)气上升为天,阴(浊)气下降为地,天人合一,顺乎自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以呼吸开合分阴阳,并以开合变化使人的身体内部阴阳运转,机体得到优化和改善。太极拳“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 t5”;“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在传统文化滋养下的太极拳,突显其修身作用和健康价值。以“圆”为核心的太极拳,强调“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太极拳以五行八卦说,讲究内运五行,外走八卦,忽虚忽实,忽动忽静,它同样是深深受到《周易》太极阴阳学说内容的影响。《周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又云“刚柔相推,变在其中”。拳法练之有形,用之无形,《周易·系辞》:“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又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太极拳内实精神,外似安逸,奇正相生,刚柔相变,五行相生相克,环顾四面八方,按八卦,五行布局指导拳法路线。清代人写的《太极拳释名》认为:“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舀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拥、捋、挤、按,探、捌、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五行八卦由太极而来,“十三”则是五行与八卦相合而生出。一般将拥、捋、挤、按称为四正推手法,探、捌、肘、靠称为四隅推手法,四正为前后左右四面,四隅为斜进与斜退四方,构成独特的太极拳人体空间体位坐标系。
太极、八卦、五行学说不等于太极拳,太极拳是一门拳术,拳术有其自成体系的技术和理论,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名片,具有深层次的道德、教育价值作用。武术中的太极拳更多地渗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它不仅具有严密的哲学体系、系统的技击理论、独特的人体文化、完整的锻炼体系,具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防身御敌、制人取胜、修心养性、悟道怡情等一系列神奇功效,而且还依托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跟军事、宗教、教育、医疗、艺术、嬉戏等活动紧密相连和相互渗透,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哲学智慧、社会心态、风俗民情、审美观念、艺术情趣、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因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着象征。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精华,近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国内走向世界。据统计,在中国有近亿人练习太极拳,在日本参加正式太极拳拳社社员有几百万之多,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曾经这样指出了太极拳的世界性影响,“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今天在别的国家里也有许多参与者。”
4 结束语
对待传统武术,要有继承,更要有发展,应以科学分析,阐明太极拳传统观念。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是以阴阳均衡作为前提而实现的,这一点,正是太极学说的根本。在太极拳孕育和形成的时代,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横向影响,由此而产生了赋予其哲理的拳术。历史悠久的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东方哲学圣典《周易》的发祥地,孕育和产生了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以刚为阳、以柔为阴、形神合一的太极文化。太极拳的发展,无论过去和将来,离不开中国古老历史文化的营养,基于这一认识,太极拳技法理论无一不受到《周易》哲学思想的指导,为历代太极拳家所推崇,至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成为太极拳和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哲理本源。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21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