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6:12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一种实践运动、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价值理念。社会主义通过价值观理解其自身,形成自我意识。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内核,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独有的,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理念,是支撑着社会主义运动长期发展的价值指向和价值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离不开对空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和超越,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超越和扬弃。空想社会主义“平等”、“劳动”、“幸福”、“博爱”、“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科学社会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为达道”、“人为至贵”、“重义轻利”、“贵群舍己”、“生生口新”、“刚健自强”的价值资源: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平等互利”、“诚实守信”、“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都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来源。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价值主体足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实现人人平等与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价值尺度是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社会主义价值实现路径是群众实践。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三个有利于”是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价值手段。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三个文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明了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胡锦涛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开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实现路径:建构了四位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他们的这些探索和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提炼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这五组观念。这五句话,彰显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价值意愿和价值选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和现实要求,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要义。其中,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表达,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首要价值。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又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展开和实现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等等。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高;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全球化带来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消极腐败现象,等等。在当代中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领导力量:各级政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责任主体;各类企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重要承担者;民间组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重要参与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出发,综合运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手段,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等路径来进行,使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内容摘要2-4
  • Abstract4-10
  • 导论10-24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2
  • 二、 选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12-19
  • 三、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9-22
  • 四、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22-24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逻辑起点24-38
  • 第一节 价值问题的基本概念24-28
  • 一、 价值的本质、特征与类型24-25
  • 二、 价值观的含义、特性和功能25-28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与价值观28-32
  • 一、 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29
  • 二、 社会主义是一种实践运动29-30
  • 三、 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体系30-31
  • 四、 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31-32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32-38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2-34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4-36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36-38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源38-71
  •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38-45
  • 一、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38-39
  • 二、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诉求39-42
  • 三、 空想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42-45
  •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45-58
  •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45-49
  • 二、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49-55
  • 三、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55-58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58-66
  •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58-64
  •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及历史局限64-66
  • 第四节 市场经济蕴涵的价值理念66-71
  • 一、 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主要内容66-69
  • 二、 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69-71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追踪71-120
  •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认识71-82
  • 一、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想的价值追求71-73
  • 二、 毛泽东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73-80
  • 三、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得与失80-82
  •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认识82-91
  • 一、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想的价值选择82-84
  • 二、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科学建构84-89
  • 三、 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总体特征89-91
  • 第三节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认识91-103
  •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91-95
  • 二、 “三个文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95-97
  • 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97-101
  • 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明了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101-103
  • 第四节 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认识103-120
  • 一、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104-107
  • 二、 确立了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107-111
  • 三、 开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实现路径111-116
  • 四、 建构了四位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116-120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构120-197
  • 第一节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120-128
  • 一、 以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21-122
  • 二、 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凝聚现阶段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122-123
  • 三、 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精华123-124
  • 四、 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相承接124-125
  • 五、 彰显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125-126
  • 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126-127
  • 七、 具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便于传播与认同127-128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128-197
  • 一、 以人为本129-148
  • 二、 共同富裕148-162
  • 三、 民主法治162-174
  • 四、 公平正义174-187
  • 五、 自由平等187-197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197-244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现实境遇197-206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有利条件197-202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制约因素202-206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主体力量206-219
  • 一、 执政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领导力量207-210
  • 二、 政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责任主体210-213
  • 三、 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重要承担者213-216
  • 四、 民间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重要参与者216-219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基本路径219-244
  • 一、 思想教育220-223
  • 二、 舆论引导223-227
  • 三、 文化熏陶227-231
  • 四、 实践养成231-234
  • 五、 政策支持234-239
  • 六、 制度安排239-244
  • 参考文献244-253
  • 后记253-254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254-2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丽华;仇艳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依据及其演进过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2 张伟;;国外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2期

3 龙兴海;杨高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目标[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4 冯周卓;;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5 王泽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6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两个向度[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7 张媛;陈忠炜;;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8 庞立生,王艳华;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历程[J];东岳论丛;1994年02期

9 徐东;俞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把握的关键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10 梁亚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指向与内在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3 陆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论[D];苏州大学;2011年

5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透视[D];南开大学;2009年

7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8 林仕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历史与逻辑[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6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