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邓小平监督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7:00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监督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监督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监督建设,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党的监督思想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我国改革开放实际,丰富了其监督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的监督理论。 邓小平监督思想主要包含了加强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党外团体的监督。党内监督的思想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蕴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它主要包括为什么对党及党员进行监督,以及监督的重要性;通过哪些途径对党及党员进行监督;专门设立的监督机构在党内地位的重要性。党内监督这一宝贵的思想财富是邓小平同志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总结出来的,他认为这是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的关键环节。人民群众监督的多种方式,包含了信访、举报、弹劾、罢免、对话协商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其中信访举报已初步形成了制度并且实施的比较好,其他的方式仍不能实现它的普遍性和制度化,距离现代法制要求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文章重点陈述了邓小平同志针对几个方面来完善人民群众监督问题的相对应政策,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监督对民主社会的重要作用。党外团体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监督渠道的完善和开发都进行了相关论述,作为民主监督,不仅是我国监督体制的重要部分,也是充分发挥人民政治协商和民主党派监督功能的政治基础,这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其同时,它也限制了权利的运行,有利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开展邓小平监督思想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新时期党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监督思想的形成、发展,对邓小平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邓小平监督思想的发展方向,如促进监督制度化建设持续创新、促进监督法律法规执行力提升、推进党内监督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多方监督合力等等。这些内容有助于系统了解邓小平监督思想,促进我党科学化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历史新纪元。
【关键词】:邓小平监督思想 形成与发展 时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第一节 选题背景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2
  • 第三节 研究意义12-14
  • 一 理论意义12-13
  • 二 现实意义13-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4-15
  • 第五节 创新与突破15-16
  • 第二章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6-28
  • 第一节 邓小平监督思想形成的条件16-24
  • 一 邓小平监督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16-23
  • 二 邓小平监督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3-24
  • 第二节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24-28
  • 一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萌芽阶段24-25
  • 二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形成阶段25-26
  • 三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深化阶段26-28
  • 第三章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28-37
  •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党内监督思想28-31
  • 一 党内监督涵义28
  • 二 党内监督必要性28-30
  • 三 党内监督的制度化、法制化30-31
  •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人民群众监督思想31-33
  • 一 人民群众监督思想的内涵31-32
  • 二 人民群众监督的方式与方法32-33
  • 三 完善人民群众监督问题的对策33
  •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党外团体监督思想33-37
  • 一 党外团体监督思想的必要性34
  • 二 党外团体的监督制度与渠道34-35
  • 三 党外团体的监督作用35-37
  • 第四章 邓小平监督思想的时代价值37-40
  • 第一节 邓小平监督思想对现时代的理论价值37-38
  • 第二节 邓小平监督思想对现时代的实践价值38-40
  • 第五章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邓小平监督思想40-47
  • 第一节 加强制度化建设、法律的执行力度40-43
  • 一 加强制度化建设40-42
  • 二 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42-43
  • 第二节 推进党内监督结构优化调整43-44
  • 第三节 加强党外监督的力度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雅杰;浅论监督与人大监督[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肖飞;加强人大对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古陈;监督部门该监督谁[J];农村财务会计;2002年12期

4 马郑刚;缺乏监督的权力与缺乏权力的监督[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5 马郑刚;缺乏监督的权力与缺乏权利的监督[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6 俱小丹;刘文轩;;对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22期

7 ;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与监督机构探索[J];工商行政管理;1994年23期

8 乐 yN;美将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J];交通环保;1994年04期

9 孙焕英;监督者自清[J];人民公安;1999年22期

10 戴学明;监督与制约——瑞典议会监督专员制度透析及几点认识[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项嗣麒;;对建立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监督机构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项嗣麒;;对建立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监督机构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宁善文;马国华;祝相宏;;浅析油田企业HSE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北京科技大学纪委课题组;曲雁;;关于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招标监察工作的研究——以纪检监察的视角谈高校招标监督管理[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5 楚刃;;保障人权与公安执法的监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平;监督机构为何哑火失声[N];广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师长青;奥运监督,,在实战中锻炼检验[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3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工商行政管理局 孙天舒 徐明;依法行政如何加强同级监督[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4 朱志华;构建强有力的公安监督体系[N];人民公安报;2005年

5 张博;完善监督机制 整合监督力量[N];人民日报;2005年

6 张博;完善监督机制 整合监督力量[N];临汾日报;2006年

7 福建省公安厅纪委监察室;浅议地市以下公安监督部门合署办公[N];人民公安报;2005年

8 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处长 张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刻不容缓[N];江苏经济报;2003年

9 覃华 记者 吕天生;齐齐哈尔 监督关口前移助力项目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凯文;建立监督机构 预防、遏制腐败[N];市场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天;村务监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永华;江西电网公司工程项目建设惩防监督体系的设计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饶锋生;NY公司对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双效监督整合的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孙斯佳;我国民主党派监督职能有效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陈飞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监督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马关帅;社区矫正监督的本土实践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年

8 刘健伊;中国与印尼私立中小学治理结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玉艳;民办高校财务的外部监督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尤淑娟;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监督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6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