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与敬神:太行山神书艺人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9:55
  神书是一种在太行山区域民间信仰活动中表演的文艺形式,常见于公共庙会的酬神仪式与私人家户的还愿仪式。神书艺人是指参与仪式策划与表演,精通乐器或说唱技能并以此为生的群体。他们出生贫寒,身体缺陷,现实中常常遭受不公待遇,处于社会边缘。本文通过对“神书艺人”这一地域标志性民间曲艺群体及其仪式性说唱活动的研究,剖析流动的艺人是如何链接村落社会中人、祖先、神的关系,如何互构仪式角色与社会身份,进而讨论技术时代的神书艺人的生存规则与生活策略。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自然环境、民间信仰、灾荒移民、晋商流动、佛头宣卷与乐户赛社等因素对神书艺人的历史源流与说唱传统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曲艺说唱作为神圣载体参与社会交换的过程。第二章通过考察清末民初神书艺人群体的行会组织,讨论了中国传统业缘性社会组织的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其中发现祖师崇拜对行业内部秩序整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三皇信仰是官方祭祀下移民间与艺人群体借神自重、塑造认同的双重构建。孔圣崇拜强调了艺术来源的正统性与说古劝善的功能。对苗庄王、邱祖的敬奉体现了佛道传教对曲艺传承的影响。第三章从艺人的主体性出发,重点介绍了太行山神书艺人入行前的苦...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说书与敬神:太行山神书艺人的调查研究


女性为男性说书人引路如果按照社会分层理论的两大历史传

社会声望,夫妻,韦伯,政治


说书与敬神:太行山神书艺人的调查研究66人们通常希望同那些与自己社会经济地位、人口、文化等特征相同或类似的人结婚,但是当婚姻市场中同类型的潜在配偶供给短缺时,择偶机会下降,适结可能性降低;对于过剩方而言,由于个人难以改变婚姻市场的供需状况,因此只能降低择偶标准,调整择偶策略。①以左权盲宣队为例,大部分艺人都是光棍,为数不多的已婚盲艺人与残疾妇女、寡妇结合的情况最为普遍。宣传队队长王玉忠的是妻子是位寡妇,带着两个孩子改嫁,婚后又和他育有一个女孩。艺人喜兆是队里吹唢呐的好把式,30岁娶了亲,妻子桂珍在智力方面有所缺陷。由于身体原因桂珍无法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只能在老母亲的照料下生活。夫妻两人从未有过夫妻生活,没有子嗣。艺人陈玉文在访谈中无奈表示:“运气好的也许能娶到寡妇,要不然就是找一个傻子或者残疾者,不愿凑合的就得打一辈子光棍。上有父母的跟着父母过,没有父母的陪着哥姐过。好在自己还能挣钱光棍和寡妇合了吧。光棍与寡妇,盲人与傻子的组合在神书艺人的婚姻结合中屡见不鲜。图3.1女性为男性说书人引路图3.2夫妻搭档外出说书如果按照社会分层理论的两大历史传统,以韦伯主导的经济、政治、社会声望维度或以马克思主导的生产资料占有划分,那么神书艺人底边的社会身份与其经济收入、个人声望显然不成正向比例。换言之,神书艺人自我塑造的崇高玄远的仪式身份往往带有场景性特征,离开特殊语境的艺人,难以接受现实生活卑微低下的社会身份。神书艺人两类角色的身份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而这种张力常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称谓或比喻之中。视障者常常被称谓“瞎子”“没眼人”;某人走神了或①刘利鸽:《婚姻挤压下农村残疾男性的婚恋机会和婚姻策略》,《青年研究》,2017年第1期,第9-18页。

庙会,沁县,二郎山,祈雨


等等。正本书除了庙主单独选定外,其余书目都与神仙相关。比如《八姐游春》《天官赐福》《天仙送子》《白猴盗桃》《扇子记》《鸳鸯谱》《贤良传》等等。由于神书传习的神秘性与封闭性,很多说书人即使从业几十年也无法完全掌握说神书的秘诀。作为艺人说书的回报,庙会书常见香主还愿请书时赠匾或锦旗。1936年,沁水县艺人赵高升与徒弟赵世贤在尉迟村表演,赵树理亲自提字赠匾,“不受权门白眼睛,朱弦鼓简独天真;香灯伴我朝连夕,残话留人去复停。事涉惊奇心向古,情临激处调转新;歌喉一止方睡去,来日东君喜笑迎。”②图4.1沁县二郎山庙会图4.2潞城卢医山庙会太行山区域内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对于农民来说是极大的生存挑战,祈雨成为民众表达生活诉求、满足生产生活的重要途径。各地形成了多样的祈雨仪式,大体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礼牲。二是抬龙王并唱戏娱神。三是“朝山祈雨”。③从各类祈雨仪式中可见,祭祀雨神除血食外,多以戏剧飨之。百姓认为水神龙王喜欢听书看戏,只有让龙王爷高兴了,才会普降甘霖,惠泽百姓。而祈雨请戏耗费大量钱财,①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9年,第598页。②赵树理:《赵树理全集(第1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37页。③张余、曹振武编著:《山西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80-281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J]. 赵旭东.  中原文化研究. 2020(02)
[2]北方书曲艺人的拜师行为与职业资格——基于清末及民国相关资料的考察[J]. 陈雪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03)
[3]乡村的“快手”媒介使用与民俗文化传承[J]. 杨慧,雷建军.  全球传媒学刊. 2018(04)
[4]中国的行业神崇拜:民间信仰、行业组织与区域社会[J]. 邓庆平,王崇锐.  民俗研究. 2018(06)
[5]互联网研究:中国人类学发展新路径[J]. 周大鸣.  学习与探索. 2018(10)
[6]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J]. 贺少雅.  文化遗产. 2018(04)
[7]艺术性与神圣性——太行山说书人的民俗认同研究[J]. 卫才华.  民俗研究. 2018(02)
[8]武乡鼓书名称考证[J]. 田卫霞.  北方音乐. 2017(19)
[9]稷山琴书的音乐特征及发展传承[J]. 徐治.  戏剧之家. 2017(18)
[10]“你”怎么看:胡集书会保护与传承的艺人视角[J]. 王加华.  民族艺术. 2017(03)

博士论文
[1]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 李宝杰.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地方记忆与身份呈现[D]. 曾澜.复旦大学 2012
[3]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D]. 吴艳.上海音乐学院 2011
[4]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 赵书峰.中央音乐学院 2011
[5]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 李敬民.福建师范大学 2009
[6]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 袁瑾.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7]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D]. 吴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8]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 张士闪.北京师范大学 2005
[9]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 杨玉成.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10]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 陆焱.中央民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区域文化视野中的武乡鼓书[D]. 田卫霞.山西大学 2018
[2]山西沁县说书人的生活史与社会互动研究[D]. 李文平.山西大学 2018
[3]阳城鼓书调查与研究[D]. 元园.山西师范大学 2018
[4]乡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民俗艺术研究[D]. 李龙.西安音乐学院 2017
[5]说唱、文本与表演[D]. 岑建如.山西大学 2017
[6]河洛大鼓研究[D]. 陈含丹.河南师范大学 2017
[7]北方琴书类曲艺音乐中的扬琴伴奏研究[D]. 贾越.天津音乐学院 2016
[8]山西翼城县琴书的调查与研究[D]. 曹鑫.山西师范大学 2016
[9]从翼城琴书到翼城琴剧[D]. 杨峥.山西大学 2015
[10]民间艺人生活与艺术变迁研究[D]. 赵伟.云南艺术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137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37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