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周作人文学翻译语言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4-15 21:45
晚清是文学翻译大发展的时代,也同样是文学语言、文学体裁大转变的时期。在该时段,对译者来说,采用何种语言翻译文学尤其成为一颇费思量的问题。语言的选择反映了译者的文学观、语言观,以及晚清的社会历史背景。本论文关注晚清时期周作人的文学翻译语言,从《侠女奴》、《玉虫缘》、《红星佚史》、《域外小说集》四个文本来考察不同时期周作人使用何种语言翻译文学,这种语言有何特征,使用该语言的背后有何社会文化原因。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南京时期周作人使用文言文翻译《侠女奴》、《玉虫缘》的原因。南京时期,周作人认可梁启超以小说促进政治的观点,按照该理路,周作人应使用白话翻译小说以求广布。但是,章回小说所使用的白话文表现能力有限,无法描绘政治、学艺等话题,梁启超在翻译《十五小豪杰》后意识到白话翻译之困难,后来转用浅近文言著译小说。周作人从梁启超、鲁迅白话翻译的失败中认识到了白话翻译的不易。另一方面,周作人在翻译《侠女奴》、《玉虫缘》时将之文类分别比附为传奇小说与侦探小说,传奇小说以文言写就,而周作人阅读史中的侦探小说亦以文言写就。因文类与文学语言联系之紧密,周作人选用文言翻译这两部小说。第二章讨论周作人对《圣...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 白话抑或文言:南京时期周作人文学翻译的语言选择
一、白话·小说·白话小说
二、白话翻译小说的文体特征与语言特征——以《十五小豪杰》为例
三、白话/文言:表达能力与适用畛域
四、直译的先声:《侠女奴》与《玉虫缘》的翻译方法
五、文类制约与“妥帖的汉文”:《侠女奴》、《玉虫缘》的文类与文言
第二章 未实现的翻译心愿:《圣经》与东京时期周作人的语言观
一、周作人汉文《圣经》阅读考
二、译述《圣经》的尝试:《女祸传》
三、“不够古奥”的译本?——委办译本的语言特征
四、作为语言范本的佛经
五、古拙:周作人《圣经》翻译实践的语言特征
第三章 古文的多种面向:东京时期周作人文学翻译的语言特征
一、“能移人情,文责已尽”:文学功能与语言选择
二、不是“古文”的古文:《红星佚史》的文体暨语言特征
三、“喜用本字古义”:《域外小说集》的语文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40134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 白话抑或文言:南京时期周作人文学翻译的语言选择
一、白话·小说·白话小说
二、白话翻译小说的文体特征与语言特征——以《十五小豪杰》为例
三、白话/文言:表达能力与适用畛域
四、直译的先声:《侠女奴》与《玉虫缘》的翻译方法
五、文类制约与“妥帖的汉文”:《侠女奴》、《玉虫缘》的文类与文言
第二章 未实现的翻译心愿:《圣经》与东京时期周作人的语言观
一、周作人汉文《圣经》阅读考
二、译述《圣经》的尝试:《女祸传》
三、“不够古奥”的译本?——委办译本的语言特征
四、作为语言范本的佛经
五、古拙:周作人《圣经》翻译实践的语言特征
第三章 古文的多种面向:东京时期周作人文学翻译的语言特征
一、“能移人情,文责已尽”:文学功能与语言选择
二、不是“古文”的古文:《红星佚史》的文体暨语言特征
三、“喜用本字古义”:《域外小说集》的语文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40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4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