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关联—顺应模式下话语标记语I mean的语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1 20:28

  本文关键词:关联—顺应模式下话语标记语I mean的语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标记语 I mean 关联-顺应模式 语用功能 大学公开课


【摘要】: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语言手段,是发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为使上下文关系更加明确而使用的插入语,它没有实质性语义或者实质性语义丧失,而是有效体现了发话人的主观意图。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不同研究视角对话语标记语做出有益探索。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研究者大都从语篇连贯、语法语用、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然而,上述四种视角都无法对该语言现象做出全面的描述和解释。因此本研究结合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关联-顺应模式,以期从话语生成和理解两方面阐释言语交际。在该理论框架下,本文选取3个系列共60节世界著名大学公开课作为数据分析来源,研究其中话语标记语"I mean"的使用情况和语用功能,试图解决下列三个问题:如何运用关联-顺应模式来解释话语标记语"I mean";教师为了达到成功交际,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话语标记语"I mean"来恰当地传达信息;话语标记语"I mean"有怎样的语用功能。首先,在关联-顺应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以下几项发现:1)"I mean"作为一种明示刺激,引导学生寻找最佳关联;2)"I mean"是教师为达到交际目标而做出语言选择的结果;3)"I mean表明了语境因素与语言选择间的动态顺应过程;4)"I mean体现了教师的对不同交际策略的选择。其次,在不同语境中,教师借助"I mean的不同语用功能来组织课堂话语的连贯性,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对课堂话语的理解。最后,本文还着重分析并总结了"I mean"在大学公开课中的语用功能,其中包括提醒强调功能、解释补充功能、信息修正功能、转换表达功能和交际功能。在大学公开课教学中,教师对话语标记语的恰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师授课的条理性、逻辑性,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与学。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 I mean 关联-顺应模式 语用功能 大学公开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0-11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7
  • 2.1 Defini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13-15
  • 2.1.1 The Divergent Defini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13-14
  • 2.1.2 A Working Definition for the Present Study14-15
  • 2.2 The Features of Discourse Markers15-16
  • 2.3 The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16-17
  • 2.4. Previous Studies of Discourse Markers17-24
  • 2.4.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17-22
  • 2.4.1.1 Discourse-coherence Perspective18-19
  • 2.4.1.2 Grammatical-pragmatic Perspective19-20
  • 2.4.1.3 Relevance-based Perspective20-22
  • 2.4.1.4 Adaptation-based Perspective22
  • 2.4.2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22-24
  • 2.5 Previous Studies on "I Mean"24-25
  • 2.6 Summary25-27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27-42
  • 3.1 Relevance Theory27-30
  • 3.1.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27-28
  • 3.1.2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28-29
  • 3.1.3 Contextual Effects29
  • 3.1.4 Conceptual and Procedural Meaning29-30
  • 3.1.5 Summary30
  • 3.2 Adaptation Theory30-33
  • 3.2.1 The Adaptive Functioning of Language30-31
  • 3.2.2 Making Linguistic Choices31
  • 3.2.3 Four Tasks for Pragmatic Investigations31-32
  • 3.2.4 Metapragmatic Awareness32-33
  • 3.2.5 Summary33
  • 3.3 The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33-38
  • 3.3.1 Yang Ping's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33-35
  • 3.3.2 Ran Yongping's Adaptation-Relevance Model35-36
  • 3.3.3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 for the Present Study36-38
  • 3.4 Methodology38-42
  • 3.4.1 Research Questions38-39
  • 3.4.2 Source of Data39-40
  • 3.4.3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40-42
  • Chapter Four A Discursive Analysis of "I Mean" from a Relevance-Adaptation Perspective42-51
  • 4.1 Discourse Marker and University Open Classes42-43
  • 4.2 Discourse Marker "I Mean" in University Open Classes within Relevance-Adaptation Framework43-50
  • 4.2.1 "I Mean" as a Process of Relevance-Orientation43-45
  • 4.2.2 "I Mean" as the Result of Linguistic Choice-Making45-47
  • 4.2.3 "I Mean" as a Process of Dynamic Inter-adaptation47-48
  • 4.2.4 "I Mean" as the Result of Strategy-Choosing48-50
  • 4.3 Summary50-51
  • Chapter Five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I Mean" in University Open Classes51-63
  • 5.1 Analysis of Data51-53
  • 5.2 Five Distinc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I Mean" in University Open Classes53-62
  • 5.2.1 Reminding & Emphasizing Function54-55
  • 5.2.2 Explaining & Supplementing Function55-57
  • 5.2.3 Repairing Function57-58
  • 5.2.4 Transforming Function58-60
  • 5.2.5 Interacting Function60-62
  • 5.3 Summary62-63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3-67
  • 6.1 Major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63-64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64-65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65-67
  • Bibliography67-72
  • Acknowledgements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洁茹;;话语的连贯与联系:话语标记语作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谢世坚;;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3 郝强;;话语标记语在听力理解中的功能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旭峰;刘磊;;浅析话语标记语[J];黑河学刊;2013年03期

5 陈明瑶;论语篇连贯与话语标记语的汉译[J];上海翻译;2005年04期

6 李凌;;话语标记语在会议口译中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魏春梅;;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及礼貌原则在其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庞密香;;话语标记语在顺句驱动中的作用及翻译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9 梁惠梅;;话语标记语及其语篇联结功能[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张丽萍;;话语标记语的人文关照性[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君均;;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剑剑;;浅析话语标记语在国际航运业务英语函电中的功用[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欣;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宇;顺应—关联模式下《绯闻女孩》中话语标记语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2 凌玲;关联理论视角下脱口秀主持人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孙朋;大学生英语演讲话语标记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胡丽;话语标记语“应该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晨;话语标记语“So”翻译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葛晓芳;大学英语作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艳;学生汇报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Uh[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刘明月;基于TED演讲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李志慧;英语专业学生对比性话语标记语使用特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佳;关联理论视角下“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词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5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075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