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23:16

  本文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性别差异 阅读 阅读策略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大学生


【摘要】: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学习语言的必要途径。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不仅需要专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大学生阅读策略研究一直是专家、学者的讨论焦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就开始盛行。但运用英语阅读策略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面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性别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79位蒙古族预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40名,男生39名,通过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阅读测试)收集数据,主要探究男女生在运用阅读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教师提供根据性别差异采取具体的英语阅读策略的建议。本研究运用SPSS17.0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男女生在阅读策略的整体运用上水平偏低;男女生在阅读策略的应用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朗读策略、做标记策略、猜词策略、制定短期计划策略、自我鼓励策略、自我肯定策略这六项策略存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其他的三十六项策略则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男女生的阅读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阅读成绩和制定短期计划策略的运用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且对阅读成绩有显著影响,同时男生的阅读成绩与自我鼓励和自我肯定策略相关,而女生的阅读成绩与做标记和猜词策略相关。研究证明男女生总体运用阅读策略的水平较低并且男女生在阅读策略的选用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整体运用策略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必要的阅读策略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依据男女阅读策略上使用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的对男女阅读策略的使用采用分层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性别差异 阅读 阅读策略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引言8-12
  • (一) 研究的背景8-9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1
  • 1. 研究的目的9
  • 2. 研究的意义9-11
  • (三) 研究框架11-12
  • 二、文献综述12-27
  • (一) 阅读的定义12-13
  • (二) 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13-15
  • 1. 学习策略的含义13-14
  • 2. 学习策略的分类14-15
  • (三) 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15-16
  • 1. 阅读策略的含义15
  • 2. 阅读策略的分类15-16
  • (四) 阅读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16-17
  • (五) 有关性别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17-23
  • 1. 生物理论在性别差异的研究17-18
  • 2. 精神分析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在性别差异的研究18-19
  • 3. 认知发展理论在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19
  • 4. 性别图式在性别差异的研究19-20
  • 5. 社会学习理论在性别差异的研究20
  • 6. 性别差异的多角度的相关研究20-23
  • (六) 性别差异在外语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23-27
  • 1. 国外在阅读和阅读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23-24
  • 2. 国内英语阅读相关研究24-27
  • 三、研究设计27-33
  • (一) 研究问题27
  • (二) 研究对象27-28
  • (三) 研究工具28-33
  • 1. 调查问卷28-31
  • 2. 阅读理解水平测试31-33
  •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33-52
  • (一)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33-37
  • (二)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37-47
  • 1. 在记忆策略上的性别差异39-41
  • 2. 在认知策略上的性别差异41-43
  • 3. 在补偿策略的性别差异43-44
  • 4. 在元认知策略的性别差异44-45
  • 5. 在情感策略上的性别差异45-47
  • (三) 男女生阅读成绩之间的性别差异47
  • (四) 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47-52
  • 1. 六项总的阅读策略与男女生总的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48
  • 2. 六项阅读策略与男生成绩的相关性48-49
  • 3. 六项策略与女生成绩的相关性49-52
  • 五、结论与建议52-56
  • (一) 结论与问题52-53
  • (二) 启示和建议53-55
  • (三) 局限性55-56
  • 注释56-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一61-65
  • 附录二65-71
  • 致谢71


本文编号:1075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075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