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元话语理论对高中生阅读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1:30

  本文关键词:元话语理论对高中生阅读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元话语 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


【摘要】:交流包含话语和元话语两部分。话语即文章中的命题;元话语是作者用于组织文章,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手段。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角度来看,话语在文章中起概念功能,而元话语主要有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元话语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研究文章中元话语标记的功能与特点,另一方面是指元话语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元话语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较多。但是元话语和阅读理解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实验研究都以大学生为样本。本文尝试将元话语理论引入到高中阅读教学中。阅读理解既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尽管长久以来,老师与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上。有一部分高中学生阅读能力进入碰到瓶颈期。尽管他们在英语学习上花费较长的时间,但他们的成绩长期处于中等水平。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本文探索元话语理论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两个普通高中高二自然班的学生参与了本次实验。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组,另一个是控制组。元话语理论知识加入到实验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用归纳法传授元话语知识。元话语标记词功能赏析以及练习是元话语教学的重点。控制组采用平常的教学方法。控制组学生对元话语理论的了解甚少。实验期间两个组的教学材料与课后练习完全相同。整个实验过程持续3个半月共14周。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用于衡量两组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实验完成后两组学生的前后测成绩输入到SPSS19.0当中,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分析元话语理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元话语理论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积极影响。然后实验班学生根据前测成绩被分为三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元话语理论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影响不同。元话语理论对阅读水平低的学生影响最大;然后是中等阅读能力的学生;元话语理论对高阅读水平学生的影响最小。因此,恰当地使用元话语理论可以用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元话语 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41
【目录】:
  • Abstract (in English)5-7
  • Abstract (in Chinese)7-11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1-14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2
  • 1.2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14-27
  • 2.1 Basic concepts of meta-discourse14-18
  • 2.1.1 Definition of meta-discourse14-16
  • 2.1.2 Classification of meta-discourse16-18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discourse18-24
  • 2.2.1 Meta-discourse and languages18-19
  • 2.2.2 Foreign studies on meta-discourse19-21
  • 2.2.3 Theoretical studies at home21-22
  • 2.2.4 Empirical studies at home22-24
  • 2.2.5 Summary of previous studies24
  • 2.3 Reading and reading teaching24-27
  • 2.3.1 Reading24-25
  • 2.3.2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reading testing25-27
  • Chapter III Research Methodology27-31
  • 3.1 Research questions27
  • 3.2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27-28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28-29
  • 3.4 Research procedures29-31
  • Chapter IV Results and Discussion31-42
  • 4.1 Analysis of meta-discourse markers in reading materials31-32
  • 4.2 Result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32-38
  • 4.2.1 Comparison of the pretest between EC and CC32-34
  • 4.2.2 Analysis of post-test34-35
  • 4.2.3 Analysis of student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before-after the class35
  • 4.2.4 The ANOVA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al class35-38
  • 4.3 Reflections on reading instruction38-42
  • 4.3.1 Inspirations for teachers38-40
  • 4.3.2 Inspirations for students40-42
  • Chapter V Conclusion42-44
  • 5.1 Major findings42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42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42-44
  • Appendix I: Paper for Pretest44-49
  • Appendix II: Paper for Post-test49-55
  • Appendix III: Questions of the interview55-58
  • Bibliography58-61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61-62
  • Acknowledgements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influence of discourse hierarchy on the acoustic manifestation of focus in standard Chinese[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11年04期

2 张海燕;;Argumentation Analysis——A discourse Approach[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9期

3 ;The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ese Poetics(1917—1937)[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2年01期

4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wo Discourse-Based ELT Tasks in Business English Class[J];海外英语;2011年12期

5 赵蕾;;The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course Analysis of A News Report from The New York Times[J];海外英语;2011年14期

6 石淑芳;Translation on Discoures Level[J];上海科技翻译;1993年04期

7 徐来娟;;再论Text与Discourse的异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陈晴霞;;Group Work Learning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4期

9 陈红光;;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ublic Discourses:Dating Advertisements[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10 黄岚;;Research on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News[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eng Jing;;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wo Discourse-Based ELT Task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Ki-Seok Kim;;东西方对优秀人才的历史观点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Michel Hockx;;跨文化对话与互联网(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Graeme Lang;;多元族群社会中的宗教、科学与多样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李荣安;麦肖玲;;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比较教育的角色(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Logic and Rhetoric in Philosophical Dialogue[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雷迅马;;现代化的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胜利:1965-1980(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Pat Moloney;;政治思维下的象征文明:新西兰印象(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何绍斌;;History of Translation: Conceptualization and Approaches[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10 匡桂阳;;A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Lyric “Wavin’Fla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滟;促动性体裁群功能劝说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3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4 王宏俐;广告语类对政治竞选演讲的侵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胡华芳;《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北京奥运相关新闻的批评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敏娜;美国法庭结案陈词的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中英媒体危机话语比较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穆瑶;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再情景化—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李文玉;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代沟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4 韦铭;语篇分析视角下《卖花女》的译者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文建欢;英汉旅游语篇的态度资源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冰昕;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殊凡;从功能语境视角来分析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程林燕;中美雾霾报道的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梁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梁佳赢;女性权威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12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