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基于活动理论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2:20

  本文关键词:基于活动理论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活动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 小组活动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当代外语教学的主流方法之一,也符合我国英语课程理念,通过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小组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但其有效性并不能令人满意。而关于学生的小组活动过程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活动理论是分析人类任何交际活动过程的一个有效框架,本研究尝试用从这一新的视角探析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实际过程和学习成效。活动理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部分。由维果斯基建立的关于人类心智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心智机能的发展源于社会活动的参与,个体在参与活动中与他人发生交往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以语言和其他文化制品(artifact)为中介工具,实现意义共建,并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心智功能。活动理论是对该社会活动过程及其运作的描述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一个由主体、客体、中介、共同体、分工和规则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和分为活动、行动和操作的三个运作层面。由此,本文试图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分别从活动系统的三个层次、对学生录像访谈的文本分析以及活动系统地六个要素来分析学生的小组活动。研究语料来自南京市某高中任务型课堂小组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课堂观察、跟踪录像和访谈录音以及研究对象的文本资料。研究者对录像和录音进行了转写,并结合课堂观察笔记和文本资料,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一、由于参与者的动机、目标等的不同,同样的任务会产生不同的活动过程,这也和Coughland and Duff (1994)研究结果相一致。二、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既包括显性的成果若学生的影评,也包括隐性的成果如学生的参与、合作等)。当小组内有公认的领导者且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时,其(隐性)学习结果会明显好于无明显领导的小组。三、在影响活动系统的六个要素中,主体自身的动力水平、工具使用的好坏、活动目标的激励程度以及共同体的联结作用对任务完成的影响比较大,而劳动分工和规则的影响则比较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3


本文编号:1199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199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