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新教传教士对《论语》的英译与诠释
本文关键词:晚清时期新教传教士对《论语》的英译与诠释
【摘要】:与明清之际耶稣会士把翻译包括《论语》在内的儒家经典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同,晚清时期新教传教士对《论语》的翻译活动更多是个人行为。从1809年到1910年一个世纪里,先后有四位新教传教士出版了《论语》英译本。早期新教传教士马士曼、高大卫翻译《论语》最初动因是学习语言的需要,他们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并无深入的研究;而理雅各、苏慧廉等则是在研究中国宗教的基础上翻译《论语》的,他们不管是在翻译体例方面,抑或是在译文质量上都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翻译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的汉学研究与发展。晚清时期新教传教士基于不同的"他者"中国宗教观,在英译《论语》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2FWW001)
【分类号】:H315.9
【正文快照】: 《论语》首先是由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译成拉丁文,后又被意大利、比利时、法国籍的耶稣会士以及新教传教士不断地重译为拉丁文、法文、英文等西方语言。从1809年到1910年一个世纪里,先后有四位新教传教士出版了《论语》英译本。它们分别是马士曼(Joshua Marshman)的《论语》(T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典恩;王邦虎;;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与闽台方言字典[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2期
2 林立强;;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实业活动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4期
3 晋洪宇;;鸦片战争前新教传教士传播西方文化的特点[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郑亚红;;融冰之旅——新教传教士与“丁戊奇荒”[J];前沿;2011年18期
5 宝成关;论新教传教士对戊戌维新思潮的引发、推进与制约[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1期
6 王立诚;;汉文·韩文·英文·日文——欧美新教传教士近代在韩办学的文字选择[J];韩国研究论丛;2004年00期
7 冯天瑜;晚清入华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8 姚兴富;19世纪新教传教士对太极说的批判与吸收[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9 吴雪玲;;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早期近代化[J];东岳论丛;2013年08期
10 费正清;吴莉苇;;新教传教士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J];国际汉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卫华;;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共产主义——对《教务杂志》有关观点的剖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2 赵明明;赵亮亮;;美国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立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德国新教传教士站在舆论浪尖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2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薛朝广;20世纪前半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江宁;美国新教传教士与晚清中国[D];外交学院;2002年
3 张小平;清末民初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鸦片问题(1860年—1912年以长江以南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玉秋;基督新教传教士与鸦片战争[D];暨南大学;2013年
5 刘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近代山东西医科学(1860-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琳;晚清新教传教士与比较宗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欣蕾;农业传教中的苹果与葡萄[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杨欣;基督教在华妇女医疗事业研究(1840-1949)[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3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24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