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局部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性初探——以评价子语言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9 02:44

  本文选题:局部语法 + 系统功能语法 ; 参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02期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都关注使用中的语言,在语境、词汇-语法、系统-语篇、频率-概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对话空间。本研究聚焦评价子语言,探讨语料库驱动的局部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互补性。局部语法聚焦功能受限的子语言,以词汇-型式组合体为单位,描写功能成分与型式成分之间的匹配。研究发现,评价局部语法对显性的评价形式做出了可靠的识别、功能分析和量化描写,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与评价词汇为中心的方法形成了有益的补充。此外,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模型、及物语法构型和语言整体的聚合系统相比,局部语法主张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交织的共现语境观,构建词汇-型式组合体的局部语法构型,观察特定功能子语言的共现语篇和互文语篇,二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这表明局部语法可以搭建语料库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进一步对话的桥梁,推动二者在语言意义的研究中实现进一步融合。
[Abstract]:Both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language in use. There is a certain dialogue space in the aspects of context, lexical grammar, system-discourse, frequency-probability and so 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evaluators to explore th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corpus-driven local grammar and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Local grammar focuses on sublanguages with limited function, taking lexical-type combinations as units to describe the matching between functional and type compon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valuation local grammar makes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explicit evaluation forms, and further validates and develops the attitude system of evaluation theory, which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lexicon.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register model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transitive grammar and the aggregate system of language as a whole, local grammar advocates the co-occurrence context view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erweaving, and constructs the local grammatical configuration of lexical and type combination. The cooccurrence and intertextuality of specific functional sublanguages are obviously complementary. This indicates that local grammar can build a bridge between corpus linguistics and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promote their further integration i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meaning.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化柏林;;基于语法开发平台构造对联生成系统[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建毅;王菁华;王枞;;领域语义语法的统计生成[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南 大许寨乡二中 李永强;集中循环反复语法教学[N];学知报;2011年

2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语法分析讲稿》:方法与问题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方正技术研究院XML中国论坛网(www.xml.net.cn 董欣;XML的语法[N];网络世界;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玉强;并行语法分析中几类算法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红娟;论语法分析在日汉翻译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5年

2 叶青;杭州方言特殊词汇的语法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金光;C编译器语法分析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奂;超越语法—追求翻译的高水平[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5 江磊;领域词典的构建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王阳;“得”字句的语法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吴强;基于统计与语法分析的关键词提取[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8 陆卫萍;汉语复合词语法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之关系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胜歧;面向受限自然语言的语法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周美玲;“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4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864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