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3 00:32

  本文选题:虚拟位移 + 虚拟位移构式 ; 参考:《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把各类英语虚拟位移表达式视为一种具有特定语用语义的语法构式,并从语言结构层面系统比较了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习得困难。8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15名英语母语者一起参加了本项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按难易度顺序先后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中的"移动主体"、"移动路径"、"移动方式"以及"移动时间"这四个虚拟位移构式建构要素的句法、语义特征。(2)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试习得英语虚拟位移的情况,也即英语水平愈高,习得情况愈好。(3)即使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时仍存在一定困难,远未能达到母语者水平;(4)某些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次类型(如假设位移)对英语母语者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ll kinds of English virtual displacement expressions as a grammatical structure with specific pragmatic semantics,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irtual displacement constructions from the linguistic structure level. On this basis, we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habits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t different English levels to learn English virtual displacement. 15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nd 15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participated in this empirical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1) Chinese EFL learners acquire four virtual displacement constructivism elements, "mobile subject", "mobile path", "mobile formula" and "mobile time" in the sequence of English virtual displace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y degree sequence. Syntactic, semantic features. (2) the level of Englis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virtual displacement of English, the higher the English level, the better the acquisition. (3) even the high level Chinese learners still have a definite difficulty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virtual displacement, far from reaching the level of native speakers; (4) some English asthenia. Subtypes of quasi displacement constructions, such as displacement assumption, also pose challenges to native speaker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基金】:华南理工大学钟书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15BYY066) 钟书能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科2013年度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移位构式的实证研究”(GD13GWW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清燕;;背景知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7期

2 程春松;;中国英语学习者增强语副词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海;;中国英语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例证[J];辞书研究;2009年02期

4 何影;梁茂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副词与形容词搭配的使用特点[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杨晓春;王晓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调核的感知与理解[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周大军;田少华;;中国英语学习者观念与策略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7 刘希硕;;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重音分布情况的实证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8期

8 刘祉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卷舌化现象的分析(英文)[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张立飞,严辰松;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探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胡行超;;通过隐喻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源;;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中语流切分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马书红;M.Th.B.Th.;;语言规约,文化概念与词的使用体验(英文)[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邵朝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骆薇;;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情态动词使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书能;;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宇;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搭配表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范琳;中国英语学习者叙述性语篇即时主题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顾晓乐;基于恭维行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发展之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李更春;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孙炬;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书面叙事语篇时序性的横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有诚;[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宗宏;形式和内容图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文本理解的交互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马书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闫秋燕;误读观照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诵读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聪;中国英语学习者情感概念逆向迁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岚;基于中国用户需求的英汉学习型词典微观结构的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彭立宏;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名词短语使用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邓元;水平配对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合作写作中的二语学习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吴秀秀;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程式语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艳;中国英语学习者空主语和空宾语的习失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晓芳;中国英语学习者Wh-疑问句习得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荣丽娜;中国英语学习者对UP&DOWN的隐喻用法的习得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吴佩倩;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动结构习得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甘霖;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构式化能力培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4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054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