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星象隐喻英译研究——基于认知翻译假设的分析
本文选题:中国古典诗词 + 星象隐喻 ; 参考:《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隐喻旨在用源域的经验来理解与建构目的域的经验。星象隐喻是古人在认知和建构天空时产生的,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中星象隐喻的翻译一直比较困难。认知翻译假设尝试将隐喻按照映射条件进行分类并据此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然而,本文通过对已有中国古典诗歌中星象隐喻的英译进行分析,发现认知翻译假设并不能完全解释已出现的星象隐喻英译现象,主要在于认知翻译假设没有注意到隐喻在具体语篇中的不同作用。
[Abstract]:Metaphor is intended to understand and construct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stination domain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urce domain. The astrological metaphor was produced by the anci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ky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so it has always been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 metaphorical metaphor of star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Cognitive translation hypothesis attempts to classify metaphors according to mapping conditions and adopt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accordingly. However, by analyz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tar metaphors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his paper finds that cognitive translation assumptions can not fully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star metaphor transla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cognitive translation hypotheses fail to notice the different roles of metaphor in specific tex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6CYY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巧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数字文化及其翻译的策略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1期
2 张德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韵 (一)爱国之情[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3期
3 谭行一;;素质教育 美的熏陶——选修课《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的教学感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5期
4 孙琴妹;;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J];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05期
5 蒋晓城;;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的艺术美[J];艺术教育;2012年01期
6 董洪川;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困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范进军;高师院校非中文专业增设《中国古典诗词修养》课程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8 王丽萍;;小谈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几种表达技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4期
9 王耀臣;;人生能有几多愁——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愁绪[J];山东文学;2009年04期
10 丁武;;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J];山花;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晓红;;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春花卉名诗秀句赏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远清;提高中国古典诗词的修养[N];文艺报;2014年
2 陈玉兰;古典今译:架设文化传播的桥梁[N];人民日报;2012年
3 赵晓辉;“中学西渐”谱华章[N];人民日报;2010年
4 王琪华贵阳市体育中学;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5 作家、评论家 马季;走进真实生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6 陈贤庆;孙中山与诗[N];中山日报;2008年
7 陈洪 张红;别有开发 能自建树[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惠娟;六一:见证校园里爱的传承[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马季;追寻生命真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10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朱向前;“喜闻乐见”、“民族风格”、“中国气派”[N];中国艺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童丹;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瀛予;古筝弹唱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亚琼;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3 王琳;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转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万雯;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辩证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瑛;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古今曲调的演唱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7 肖志清;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模糊性的符号学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郑卫;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看“三美”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阳;中国古典诗词中“游”的审美阐释[D];济南大学;2010年
10 朱腾;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7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07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