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中国EFL学习者汉语同译词对加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12 16:30
本文选题:逆向迁移 + 同译异义词 ; 参考:《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二语词汇迁移备受关注,迁移不仅仅被看作语用问题,而更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大多数国内外相关研究都集中考察了本族语对目标语词汇使用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关注目标语对本族语词汇使用的影响,即词汇的逆向迁移现象。虽然,Costa et al.(2000),Elston-Güttler et al.(2005),Haigh and Jared(2007),Javis(2009),Duyck and Warlop(2009),Degani and Tokowicz(2011),Poarch and Van Hell(2012)等人先后对词汇逆向迁移现象做出了解释,但这些实验在被试的选择及实验的手段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复合能力概念的视角出发,通过采用ERPs实验技术,对二语词汇加工中的逆向迁移现象做进一步考察。具体研究问题为:(1)中国EFL学习者在加工汉语同译异义词时是否会受到英语的影响?(2)中国EFL学习者在加工汉语同译近义词时是否会受到英语的影响?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共开展四个实验。实验一、实验二为反应时研究,拟回答问题一;实验三、实验四为脑电研究,拟回答问题二。实验一为汉语语内启动实验。实验材料由30对汉语“同译异义词”(shared-translation semantically unrelated words)构成,所谓同译异义词,即共享同一个英语翻译对等词的语义无关词。材料词对中的两个汉语词分别作为启动词与目标词。实验选取四川外国语大学15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实验任务为真假词判断,实验记录被试对目标词做出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二同为汉语语内启动实验,但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英语诱导条件。为了激活被试的英语知识,实验二在启动词前增加了英语诱导词,即汉语同译词对的英语翻译对等词。实验二的被试、实验任务与实验一完全相同。实验一与实验二的间隔为两个月。实验三为单因素3水平被试内设计的ERPs实验。实验材料选取30对汉语同译近义词(shared-translation synonyms),并根据每个近义词独有的搭配情况,将其置句子中,句子有三种类型:搭配一致、搭配不一致以及控制条件。实验采取尾词范式,任务为在线句子理解,共选取四川外国语大学18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记录被试对尾词进行理解时的脑电信号。实验四在实验三的基础上增加了英语诱导条件。实验在呈现句子前,先呈现汉语同译近义词对及其英语翻译对等词。实验被试和实验任务与实验三完全一致。上述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均通过E-prime软件进行编程。ERPs实验通过Neuroscan4.5软件采集并分析脑电数据,并将离线分析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1)实验一结果表明:在无英语诱导条件下,被试加工汉语同译异义目标词与无关词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t=.335,p=.743,即汉语同译异义启动词未对其同译异义目标词的加工产生促进或抑制效应,说明英语没有对这类汉语词的加工产生影响。(2)实验二结果表明:在英语诱导条件下,被试加工同译异义目标词与异译异义目标词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1,17)=5.341,p=.034。该结果说明,在诱导条件下,英语对这类汉语词的加工产生了影响。(3)实验三的结果表明:搭配一致条件下与搭配不一致条件下尾词的N400波幅有显著差异,F(1,134)=31.690,p=.000。以上结果表明,汉英双语者能够根据词汇的不同语义搭配区分同译近义词,其英语对译词未对这类词汇的加工产生影响。(4)实验四的结果表明:搭配一致条件下与搭配不一致条件下尾词的N400波幅没有显著差异,F(1,134)=4.107,p=.064。以上结果表明,在英语诱导条件下,被试无法区分两个汉语同译近义词。这说明,英语对译词的知识表征对同译近义词对的加工产生了影响。本研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中国EFL学习者在加工汉语同译词对时,二语词汇语义知识一般不发生迁移,但当学习者受到英语的诱导、处于英语加工模式时,二语词汇知识才会对母语词汇加工产生影响,即发生逆向迁移。
[Abstract]:In order to answer the above research questions , the author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reverse migration in L2 vocabulary processing .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show that ,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 - English induction ,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 ( 2 )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English - induced condition , Chinese - English translation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processing of the words .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姜孟;邬德平;;语义迁移的六类证据及其解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王东志;;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视角:二语对母语的迁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3 苏英霞;同译词辨析的几种方法[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4 阎德早;;同“译”词教学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莉莉;英语同译词习得中的语义迁移机制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1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11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