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汉心理动词短语心理表征对比研究——来自直线性序列式语法判断范式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10-11 14:51
【摘要】:本研究运用直线性序列式在线语法判断范式,从表征方式、词频效应和相互作用三方面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汉心理动词短语的心理表征。研究主要发现:1)英、汉心理动词短语总体上均呈整体表征,但具体来看,英语短语夹杂一定程度的混合表征,汉语短语则表现为纯粹的整体表征;2)词频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短语表征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汉语心理动词短语的表征则无显著影响;3)英、汉心理动词短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大脑内部的两种不同表征显著相关,汉语作为母语在加工过程中速度显著较快,占据相对优势。本研究说明,英汉心理动词短语的心理表征特点不同,其影响因素可能与词频及语言优势有关。
[Abstract]:Using the linear sequential online grammatical judgment paradig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English and Chinese psychological verb phrases from three aspects: representation, word frequency effect and interact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psychological verb phras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as a whole, but to some extent, English phrases are mixed with each other. Chinese phrases show pure overall representation; (2) the frequency of word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inese learners' psychological verb phrase representation, but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inese psychological verb phrase representation; (3) English,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verb phrases in the brain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Chinese as a native language has a significant speed in processing and occupie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verb phras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differen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ay be related to word frequency and language superiorit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程式语心理表征模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2BYY00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英汉心理动词语义组织模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5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3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王同顺;;从“接口假说”视角看中国学生对英语心理动词的语言表征及加工效率[J];现代外语;2016年04期

2 赵静;王同顺;叶李贝贝;;英语母语学习者对汉语心理动词的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04期

3 刘燕;;辞书心理动词与形容词标注分歧问题探讨[J];外语学刊;2015年05期

4 钟志英;;中国学生英语高频程式语的视觉和听觉加工优势研究[J];现代外语;2015年03期

5 李秋杨;;基于语义范畴关系的汉英心理活动动词分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余盛明;;英语心智谓词的模糊性及其语际语用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1期

7 李更春;贾冠杰;;英语程式语心理表征模式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钟志英;何安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高频非习语英语程式语的心理表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6期

9 胡文飞;;渐进性、迁移性与有灵性的融合:中国学习者对心理动词的产出现状分析[J];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10 赵杨;;汉语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的习得研究——兼论“超集—子集”关系与可学习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寒忠;陈泽如;;二语搭配习得中母语迁移效应的实证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王云;贾冠杰;;英汉心理动词短语心理表征对比研究——来自直线性序列式语法判断范式的证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03期

3 贾冠杰;;语言水平和词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J];外文研究;2017年02期

4 王志文;史顺良;;认知动词“Believe”和“Think”的交际功能研究——以英美国家领导人就职演讲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5 王国栓;;韩语母语者对汉语作格动词习得中的“被动泛化”现象[J];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01期

6 卢植;;英语学生在跨通道词汇启动范式下的英语习惯用语认知加工[J];中国外语;2016年06期

7 曹宇;;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和非程式语的心理加工研究[J];外语教学;2016年06期

8 曹宇;文秋芳;张钫炜;;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程式语表征方式研究——来自听觉搭配成分词判断的证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04期

9 钟志英;肖好章;;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高频程式语的自动性发展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04期

10 赵静;王同顺;;从“接口假说”视角看中国学生对英语心理动词的语言表征及加工效率[J];现代外语;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管玮;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转述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云;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和语义表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张少英;同义心理活动动词解析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陈平;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辉;;语义和形态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4年05期

2 马彪;刘燕;;汉语词类划分的理论标准与实际标准探讨[J];中国语言学报;2014年00期

3 王永德;;跨语言因素对留学生理解汉语句子速度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04期

4 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接口假说[J];外语学刊;2014年04期

5 钟志英;何安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高频非习语英语程式语的心理表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6期

6 胡文飞;;渐进性、迁移性与有灵性的融合:中国学习者对心理动词的产出现状分析[J];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7 黄燕;王海啸;;二语语块研究的“中国图景”:语块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外语界;2011年03期

8 胡文飞;章宜华;;基于用户视角的汉英词典意义表征能力调查[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9 杨利芳;;现代俄语中一般评价的语义范畴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黄四宏;詹宏伟;;语块认知加工研究的最新进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向阳;论心理表征及其规律对教学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雷怡;贾红桃;张婷;李秀珊;李红;;儿童对假装中的心理表征及意图的理解[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3 仲宁宁;;儿童心理表征的功能及其教育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魏屹东;;心理表征隐喻与框架问题[J];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5 黄瑞丹;;心理表征:翻译的一个新视角[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6 欧平娅;;多义词心理表征模型研究评介(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10期

7 王永红;;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结构性审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刘振标;毛浩然;;多义词心理表征研究二十年[J];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9 刘铁凤;;社会心理表征、期待规范与翻译流程[J];考试周刊;2011年90期

10 王亚同;蒋艳菊;;心理表征及其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杭东;;心理表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饶印莎;刘昱云;;意义相对汉字的空间心理表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蒋怀滨;;背景线索对时空表征连续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阳;李朝旭;;未竟初恋依恋表征对择偶策略影响的探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必伟;;小议外语听力理解中语言的心理表征[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丰国欣;;第二语言心理表征的认知网络结构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荣;;概念的本体论地位初探[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8 汪玉兰;毕重增;;自我复杂性和认知他人表征复杂性关系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宗金;心理学的意义空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金萍;英语和日语母语者“又”的词汇习得深度及心理表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亚丽;语言水平和词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蔡飞;数量的比较距离效应和启动距离效应的分离[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慧;多义词心理表征的提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章邦武;数字的心理表征位置对时距知觉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6 唐建平;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表征过程的案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瑞丹;心理表征视角的翻译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曲琛;语言理解中的动态心理表征[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申国岩;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晓菊;基于概念隐喻的多义词教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心理表征发展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264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264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