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多元诉求与文学接受的多重可能——从诗学观差异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Abstract]:Some recent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target language societ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novel,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is mainly not its literariness." Chinese literature is often interpreted one-sidedly. "A" prompted some researchers and readers to appeal: "in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in Chinese literature. Choose the most worthy works, construct the best translation, and make an effective recommend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so that the Chinese literature on the'go out 'road presents the mos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2015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翻译诗学研究”(项目号15WWB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松睿;;重建文学的社会属性——“非虚构”与我们的时代[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04期
2 刘永亮;;理雅各《诗经》翻译出版对中国典籍走出去之启示[J];中国出版;2016年13期
3 张芳;;美国中国学的红色想象与现代转型——罗福林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6年04期
4 王颖冲;王克非;;洞见、不见与偏见——考察20世纪海外学术期刊对中文小说英译的评论[J];中国翻译;2015年03期
5 曹丹红;;从风格视角看法国对毕飞宇的翻译和接受[J];小说评论;2014年06期
6 高方;池莉;;“更加纯粹地从文学出发”——池莉谈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J];中国翻译;2014年06期
7 顾彬;;海外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学史写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吴峗;顾忆青;;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探讨[J];中国外语;2012年05期
9 宇文所安;文楚安;;环球影响的忧虑:什么是世界诗?[J];中外文化与文论;1997年02期
10 宋耀良;文学认识功能解析[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许诗焱;;翻译中的“文本批评”[N];文艺报;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睿智;;当代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J];大众文艺;2017年15期
2 王雷雷;;城市记忆的非虚构写作——评张梅《我所依恋的广州》[J];小说评论;2017年04期
3 曹丹红;;文学的多元诉求与文学接受的多重可能——从诗学观差异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J];小说评论;2017年04期
4 王光利;;非虚构写作及其审美特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5 王伟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6 周晓梅;;试论中国文学外译中的认同焦虑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03期
7 许宗瑞;;莫言作品的国外读者评论——基于亚马逊网站莫言作品英译本“用户评论”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8 李祖德;;“非虚构”的踪迹、可能性与问题[J];文艺评论;2017年05期
9 李国华;;非虚构文学的“真实”与形式[J];文艺评论;2017年05期
10 曹文刚;;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J];出版科学;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猛;朱纯深;;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J];中国翻译;2015年01期
2 王颖冲;王克非;;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J];中国翻译;2014年02期
3 沈杏培;毕飞宇;;“介入的愿望会伴随我的一生”——与作家毕飞宇的文学访谈[J];文艺争鸣;2014年02期
4 刘俊;;执著·比喻·尊严——论毕飞宇的《推拿》兼及《青衣》、《玉米》等其他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5期
5 姜庆刚;;戴乃迭短文两则[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6 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7 杭零;许钧;;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接受——从两部苏童小说法译本谈起[J];文艺争鸣;2010年11期
8 陈晓明;;“对中国的执迷”:放逐与皈依——评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J];文艺研究;2009年05期
9 季进;;当代文学:评论与翻译——王德威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5期
10 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莲花;中国文学与朝鲜文学的源与流——读《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2 曾令存;史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本世纪中国文学将产生七种“位移”[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4 刘晟;价值重建与21世纪中国文学[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5 闵虹;对百年文学专史的审视与关注——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卫;;独辟蹊径 细究精研——《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评价[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丘成桐;;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04期
8 ;《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9 汤克勤;;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国文学编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座谈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国;;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症候分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永丽;;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城市话语[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刘勇;张露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4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5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节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栾梅健;;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佟宇;;从“反现代的现代性”到“文学中的历史”——评李杨新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葛红兵;;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西方化与世界化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王飚;;传教士文化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变革的起步[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小平;从《中国文学精论》聊起[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斯科特·斯洛维克 ScottSlovic 美国生态批评领军人物之一,国际生态批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ISLE)主编姜红 编译;自然大美: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生态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作家 李彦;让中国文学走入海外读者视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4 方铭;回到中国文学的本位立场[N];光明日报;2014年
5 郝雨;浅议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N];文艺报;2001年
6 肖惊鸿;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N];文艺报;2003年
7 韩晓玲;《中国文学编年史》问世[N];湖北日报;2006年
8 徐薇;一部承前启后的中国文学编年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记者 马璇;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开讲[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刘洪涛;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关注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裴毅然;五四-1930年代中国文学人性探论[D];复旦大学;2000年
3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赵平;论权势权威型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6 陈桃霞;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南洋书写[D];武汉大学;2013年
7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f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郑坚;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悠翔;两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中的未来世界[D];复旦大学;2014年
2 祝一舒;翻译场中的出版者—毕基耶出版社与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D];南京大学;2013年
3 沈芳;《中国文学》英文版中的国家形象构建(1966-1989)[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罗小花(Novikova Anna);余华及其作品在俄罗斯的传播[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常凤云;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圣母”形象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罗晓燕;《天堂蒜薹之歌》英文本的改写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7 王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梅启波;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对欧洲的接纳与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文文;《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10 徐巧灵;从改写理论看杨宪益与《中国文学》杂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5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40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