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双重跨越与整体表达——辜鸿铭儒经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9-02-28 20:33
【摘要】:典籍是承载一个文化体系主要特征的显性符码,而典籍翻译则是一种显明的跨文化阐释行为。在儒经英译过程中,辜鸿铭构建了一条"归化性文化阐释"和"补偿性文化阐释"互相作用的文化阐释路径。辜译儒经通过归化性文化阐释,实现了朝向西方性和现代性的双重跨越。通过补偿性文化阐释,以核心概念词特殊英译形式和副文本阐释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指向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本质的整体表达。辜译儒经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在对传统典籍进行归化性文化阐释的同时,保持典籍文本的整体性意涵,才能有效推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Abstract]:Classical books are explicit codes bear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cultural system, and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books is an obvious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onfucian scriptures into English, Gu Hongming constructs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pat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omesticate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compensatory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domesticated culture, Koo translated Confucianism realized the double leapfrogging towards westernization and modernity. Through the compensatory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with the form of specia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 words and the way of paraphrase interpretation, a whole expression pointing to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and even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been form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Ku's translation of Confucian scriptures has provided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the export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outside world. Only while interpreting the traditional classical books with domesticated culture, can we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classical text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湘潭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740061) 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项目编号:11WHL5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仕;;社会学视角下辜鸿铭典籍英译作品的跨文化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12期

2 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年03期

3 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J];中国翻译;2014年02期

4 屠国元;许雷;;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刘鹏;;辜鸿铭的儒教观及对其儒经翻译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6 钟明国;;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自我东方化倾向及其对翻译目的的消解[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7 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 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年04期

8 朱宝锋;;辜鸿铭的翻译思想初探[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9 王辉;;后殖民视域下的辜鸿铭《中庸》译本[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辉;;辜鸿铭英译儒经的文化用心——兼评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晓燕;;中式点心名称的西班牙语翻译技巧分析[J];现代交际;2017年18期

2 赵冰;;英语视角下的茶艺语言翻译探析[J];福建茶叶;2017年08期

3 沈桑爽;王淑琼;;传统杭帮菜名称英译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08期

4 梁满玲;胡伟华;;林语堂“解殖民化”的话语翻译策略:后殖民视阈[J];外语教学;2017年04期

5 孔标;;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外宣翻译[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6 周宣丰;;后现代语境下中国英语的文化政治意义[J];外语与翻译;2017年02期

7 刘燕;;跨文化阐释视角下的汉语新词英译[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8 赵永湘;张冬梅;;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探索——以《浮生六记》英译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杨帅;;浅析文化翻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7年11期

10 卢茜;何克勇;;翻译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的共同视域[J];南方文坛;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仕;;从社会学视阈分析林语堂英译作品的跨文化传播[J];职业时空;2013年08期

2 李庆本;;宇文所安:汉学语境下的跨文化中国文学阐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曹顺庆;付飞亮;;变异学与他国化——曹顺庆先生学术访谈录[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谢天振;;创造性叛逆:争论、实质与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2期

5 钟明国;;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自我东方化倾向及其对翻译目的的消解[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6 黎土旺;;文化取向与翻译策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7期

7 周宁;;亚洲或东方的中国形象:新的论域与问题[J];人文杂志;2006年06期

8 王辉;;辜鸿铭英译儒经的文化用心——兼评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9 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10 杨平;对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守让;文学的文化阐释功能[J];理论与创作;2000年03期

2 杨杰,刘立军;俄语中某些表爱称谓的语言文化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3 陈旋波;林语堂的文化阐释学浅析[J];学术论坛;2001年05期

4 金昌庆;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J];当代文坛;2003年06期

5 樊荣;成公子安《啸赋》的艺术魅力及其文化阐释[J];名作欣赏;2005年10期

6 刘淮南;;建构抒情学的努力——评李s健吨泄糯闱槔砺鄣奈幕汀穂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周颖;;关于“恶”的文化阐释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韩伟;柯丽娜;;类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狂欢——对当下女性宫廷题材剧作的文化阐释[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9 刘会芹;薄守生;;“经”字意义流变的文化阐释[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刘申;风水思想的文化阐释[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范玉刚;;文艺学范式的重构及其文化阐释[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陈建中;;比较研究新境界——评《诗经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6年第4辑 总第十八辑)[C];1996年

4 陈向春;;中国古小说猴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5 ;新书览要(20种)[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洪兆惠;面对文化阐释的尴尬[N];辽宁日报;2007年

2 李庆本;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圣华;让世界读懂中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李庆本;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学理依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陈跃红 ;颁奖词的跨文化阐释[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廖小平;诚信的文化阐释[N];光明日报;2012年

7 乐黛云;建立多样性的“对视”[N];文艺报;2012年

8 喻守国;经典的另一种读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悦生;论文化阐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林小妹;“素”审美语义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赖书慧;方位词“左”的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欧阳玉菲;“巧”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丽姣;分裂中探寻希望—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的文化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傅佩华;“高”和“高~”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何珊;深度翻译视角下分析《大学》英译本中的文化阐释[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罗晓君;央视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及其文化阐释[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萌萌;《阿拜之路》的文化阐释与文化观照[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10 燕宁;文革词语英译策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3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43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