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家匿犹太人》(节选)翻译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03 16:27
【摘要】: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将翻译阐释为译者选择性适应与译者适应性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本文为一篇翻译报告,翻译材料是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Lara Vapnyar的短篇小说There Are Jews in My House(2004)(《家匿犹太人》)。译者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从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这两个原则出发,分析译者在翻译时需要适应的翻译生态环境,例如原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以及译者需要选择的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方法的选择涉及到三维转换,即从三个维度——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翻译方法进行选择。结合原文本和译文特点,译者在语言维度分析了翻译时中文四字词语的选用以及文中人名翻译的考量;在文化维度分析了加注和文化替代的翻译方法;在交际维度分析了作者和译者愿望通过作品传达的交际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
本文编号:2647799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兵;;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2 胡庚申;;翻译生态vs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年04期
3 焦卫红;;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生态翻译学解读[J];上海翻译;2010年04期
4 蒋骁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年06期
6 祖利军;;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J];中国外语;2007年06期
7 毛远臻;时代变迁中命运沉浮的苏联犹太人──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苏联政府对境内犹太人的政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方开瑞;论小说翻译中的人物视角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9 郑敏宇;小说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研究;2001年03期
10 杨晓荣;;小说翻译中异国情调的再现原则(续完)[J];外语研究;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群;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主体性[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7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64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