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2:08

  本文关键词: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翻译与外语科技写作也得以蓬勃发展。为保证翻译或写作的效率和质量,迫切需要深入了解英汉科技语篇各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包括被动结构使用上的区别。自然,学者们也对英汉科技语篇之间的异同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若干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在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倾向于采用宏观视角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而忽视微观层面的经验研究的手段,其中较为缺乏对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面向当今英语科技语篇写作与英汉科技语篇翻译的实践需要,针对迄今英汉科技语篇比较或对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比较文化学(和比较哲学)、比较语言学及翻译学中已有的关于中西思维方式异同的相关共识性观点为指导,以英汉比较或对比研究中关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异同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英语版的《科学美国人》及其中文版《环球科学》为语料,通过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于理论的案例分析方法,对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两方面上的异同特别是差异及其深层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探讨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1)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的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英语科技语篇的被动结构使用频率总体上高于汉语科技语篇,但汉语科技语篇中带施事的被动结构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科技语篇。(2)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的使用场合上也有所不同。英语科技语篇在突出动作主体、忽略动作主体和一般或中性的场合都使用被动结构,而汉语只在某些不强调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被动结构。(3)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使用场合和频率上的异同是由英汉语言使用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导致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物我分离,以物为准,重分析,重理性,重抽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以我为准,重整合,重直觉,重想象。本研究可望对英语科技写作和英汉科技翻译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学术意义。首先,本研究可望通过提供关于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运用方面的异同知识而有助于改进科技语篇的写作和翻译实践。同时,本研究可望有助于弥补英汉科技语篇研究中过多地注重宏观理论探讨,忽视微观经验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英汉比较研究 被动结构 科技语篇 思维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7
  • 1.1 Practical and Academic Backgrounds of the Study12-14
  • 1.2 Objective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14-15
  • 1.3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7
  • 2.1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17-19
  • 2.2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General19-22
  • 2.3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Sci-tech Texts22-25
  • 2.4 Achievements and Weaknesses25-27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27-34
  • 3.1 Research Questions27-28
  • 3.2 Data and Samples28-29
  • 3.3 Philosophical Guida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29-31
  • 3.4 Research Methods31-32
  • 3.4.1 Comparative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31
  • 3.4.2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31-32
  • 3.4.3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Methods32
  • 3.4.4 The Method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32
  • 3.5 Research Procedures32-34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4-67
  • 4.1 Results34-50
  • 4.1.1 Frequency and Occasions of the Use of Passive Sentences34-44
  • 4.1.2 Frequency and Occasions of the Use of Passive Sentences with Agent44-50
  • 4.2 Discussion50-64
  • 4.2.1 Intuitional vs Rational Thought Patterns and Impacts on English and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51-55
  • 4.2.2 Subjective vs Objective Thought Patterns and Impacts on English and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55-58
  • 4.2.3 Imaginative vs Abstract Thought Patterns and Impacts on English and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58-61
  • 4.2.4 Circular vs Linear Thought Patterns and Impacts on English and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61-62
  • 4.2.5 Synthetic vs Analytic Thought Pattern and Impacts on English and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62-64
  • 4.3 Conclusions64-67
  • Chapter Five Concluding Remarks67-70
  • 5.1 Summary of the Process and Findings of the Study67-68
  • 5.2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68-70
  • References70-75
  • About the Author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臣;;科技语篇中的态度系统研究[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2 叶云屏,梁薇薇;科技语篇中的人际功能及其表达方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薛丽平;贾德江;;科技语篇英译显性衔接纽带的重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杜亚芳;;科技语篇的功能与翻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5期

5 剡璇;徐玉臣;;科技语篇中的鉴赏系统及其评价机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6 朱云贞;张聪义;;科技语篇英译新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晓琳;席红梅;张冰;;英语科技语篇中的态度系统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8 刘淑艳;魏本力;;食品科技语篇的建构理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石华,孙萍;英文科技语篇中的人称“照应”与汉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1期

10 谭波;;科技语篇的经验功能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文霞;科技语篇经济性:意向性与语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琪;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2 李琼;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浩;俄语科技语篇的时间范畴情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菅琪;科技语篇中的显性机制和隐性机制的探讨[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毛硕;劝说性普通科技语篇的语类结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梁甜甜;科技语篇概念隐喻功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孟蓓;科技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任毓敏;语法隐喻及其在英文科技语篇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马援;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10 曲铭欣;时态在科技语篇阅读理解中的人际功能探索[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402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