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课程为阅读课,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外语学习就变成了词汇的死记硬背,语言的机械练习,因此语言缺乏灵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质疑与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学而思,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真正理解,进而消化,语言才能被灵活运用。笔者结合课堂教学的经验和自身的心得体会,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出发点,探究思辨性阅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希望通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写作中条理不清、内容与主题缺乏相关性、逻辑性或者论述不深入等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否能有效地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能力?(2)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否能够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的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本次研究对象为陕西某二本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验研究。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各写作文一篇并完成大学生英语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实验进行时,实验班采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的使用思辨性阅读策略并且对文章进行有意义的文本分析。控制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语法翻译法等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侧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对文章的理解。实验结束后,要求两个班学生完成作文一篇和问卷测试,作为后测。回收整理数据后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0.0对两个班的作文成绩和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写作能力的提高尤其体现在学生作文的清晰性和逻辑性方面。论文结尾部分,指出了本次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针对思辨性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后继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教学 写作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4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思路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5
- 2.1 核心概念界定14-15
- 2.1.1 思辨能力14
- 2.1.2 思辨性阅读14-15
- 2.1.3 思辨性阅读教学15
- 2.1.4 写作能力15
- 2.2 理论基础15-18
- 2.2.1 批评话语分析理论15-16
- 2.2.2 Krashen的“输入假设”与Swain的“输出假设”16-17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7-18
- 2.3 相关文献综述18-23
- 2.3.1 思辨能力的构成18-20
- 2.3.2 国内外对于思辨性阅读的研究述评20-22
- 2.3.3 关于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述评22-23
- 2.4 小结23-25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5-32
- 3.1 研究问题25
- 3.2 研究对象25
- 3.3 研究工具25-28
- 3.3.1 调查问卷25-26
- 3.3.2 作文测试内容与评分标准26-27
- 3.3.3 访谈27-28
- 3.4 研究过程28-31
- 3.4.1 实验设计28-29
- 3.4.2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29-30
- 3.4.3 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设计30-31
- 3.5 小结31-32
- 第四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32-43
- 4.1 被试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讨论32-34
- 4.2 被试作文成绩的分析与讨论34-40
- 4.2.1 实验班和控制班作文成绩的对比34-35
- 4.2.2 实验班和控制班作文成绩的不同维度对比35-40
- 4.3 被试访谈的分析与讨论40-41
- 4.4 小结41-43
- 第五章 结语43-46
- 5.1 研究结论43
- 5.2 教学启示43-44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44-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I 大学生英语阅读情况调查问卷50-53
- 附录II 前后测作文题目53-54
- 附录III 写作思辨“一体化”评价标准54-55
- 附录Ⅳ 写作测试成绩55-56
- 附录Ⅴ 实验班写作测试成绩56-57
- 附录VI 控制班写作测试成绩57-58
- 附录Ⅶ 写作样本58-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广桥;;对哲学的初步解读[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欢迎订阅2012年下半年《杂文选刊》_汶[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2年06期
3 李亚峰;对思维及其产生之可能性的思辨性探讨[J];理论探讨;2001年05期
4 杨寿堪;恩辨的哲学和哲学的思辨[J];哲学研究;1987年08期
5 杨涓;;王郁洋:让物自己说话[J];东方艺术;2011年09期
6 韩勋国;;歌唱技法之思辨性艺术哲理探微——以有定规与无定法、科学性与艺术性、口传与心授为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桑晓;;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结合 提高高校学生的思辨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27期
8 王晡;方法:在实践中开创,在交流中开拓(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杨桂华;;教与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10期
10 孙承健;;《无人区》之“无”及其思辨性[J];电影艺术;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良仁;历史散文应有思辨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许苏民;汉语不如德语富于思辨性吗[N];光明日报;2009年
3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授 张新强;富有思辨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纪秀君;广东卷:有思辨性但仍处于“小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阿妮;思辨性阅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王艳敏;思辨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7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72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