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

发布时间:2017-08-27 22:02

  本文关键词:《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


  更多相关文章: 欧内斯特·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译介 比较研究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小说家,其早期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以特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和美国现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在中国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论文将在译介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八十多年来在中国的出版、发行、研究和评论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以求从宏观上认识《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和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976年文革结束前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这一部分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战前对小说的译介,第二阶段是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第二部分是1977年以来《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状况,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论述对象。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开始全面发展,国外的文学理论也开始传入中国,《永别了,武器》终于迎来了春天,部分旧译本再版,新译本层出不穷,学术论文逐年增加,这说明中国学术界对该小说的译介与研究正在不断地发展。笔者将围绕人物形象研究、小说思想研究、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译本研究以及相关的电影影评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此外,笔者在相应章节下也会引入美国对该小说的相关研究作为补充,并对一些异同和侧重点做出解释。第三部分是运用相关的翻译理论对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史进行分析。笔者从当时的政治语境出发,运用埃文·佐哈尔(Even 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勒费弗尔(Andre Lefevere)的操纵理论,从政治、意识形态、语言、文学、翻译等多角度考察,深入探究特定时期内操纵《永别了,武器》译介的各种因素,对小说译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以期对该小说的译介情况及背后原因作更系统的研究。能从这一个案中,可以看出译入语文化体系内的诸多因素到底是如何对文学作品的译介产生影响的。从整体的研究状况来看,文革结束后,学者们越来越多地从多元视角展开研究,极大地开拓了《永别了,武器》的研究范围。成绩应该肯定,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论文“扎堆儿”现象严重,同时,对照中西方对《永别了,武器》的相关研究内容及发表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不少论文是照着西方的路子在研究,学术界对该小说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都有待加强。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译介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三、创新之处11-13
  • 第一章 1976年以前对《永别了,武器》的译介13-21
  • 一、抗战前对小说的译介13-15
  • 二、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对小说的译介15-18
  • 三、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对小说的译介18-21
  • 第二章 1977年以来对《永别了,武器》的译介21-54
  • 一、人物形象研究22-29
  • (一) 关于亨利22-25
  • 1. 亨利22-24
  • 2. 亨利与其他人物的比较24-25
  • (二) 关于凯瑟琳25-27
  • 1. 凯瑟琳25-26
  • 2. 凯瑟琳与其他人物的比较26-27
  • (三)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27-28
  • (四) 人物塑造的缺陷28-29
  • 二、小说思想研究29-40
  • (一) 主题思想29-32
  • 1. 战争、爱情与死亡29-32
  • 2. 寻找家园32
  • (二) 创作思想32-37
  • 1. 作家自身经历与小说32-34
  • 2. 其他作家对该小说创作的影响34-37
  • (三) 其他思想37-40
  • 1. 性取向37-38
  • 2. 现代主义思想38-39
  • 3. 生态主义思想39-40
  • 三、小说的艺术特色40-48
  • (一) 整体叙事艺术40-41
  • (二) 象征41-44
  • (三) 对话44-47
  • (四) 讽刺47-48
  • 四、译本研究48-50
  • 五、相关的电影影评50-51
  • 小结51-54
  • 第三章 《永别了,武器》中文译介的理论分析54-58
  • 结论58-61
  • 参考文献61-67
  • 附录一:大陆《永别了,武器》中译本一览表67-69
  • 附录二:港台《永别了,武器》中译本一览表69-71
  • 附录三:中国《永别了,武器》研究论文目录索引71-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菊;《永别了,武器》中的雨及其他[J];名作欣赏;2000年04期

2 兰玲;;《永别了,武器》的风格研究(英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李昂;;《永别了,武器》体现的是宿命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杨雁;王群锋;;被酒充斥的世界——论酒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作用[J];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水英;;从社会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永别了,武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陈彦平;;《永别了,武器》中“迷惘一代”的精神特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杨世宇;;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力量[J];文学教育(上);2008年07期

8 刘斌;;浅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9 张艳萍;;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美学意蕴[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袁行;;《永别了,武器》中的《圣经》情结[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一宁;解析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对战争的幻灭[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全红霞;《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张立艳;从功能语法角度研究《永别了,武器》[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许彩敏;《永别了,,武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重庆大学;2010年

5 石萍萍;无以逃脱的生死骗局[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双丽;被缚者的艰辛历程[D];吉林大学;2008年

7 钱仕盈;身体的压抑与反抗[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6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746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