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西厢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模因论视角下《西厢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因论 文化负载词 文化对等 翻译 《西厢记》
【摘要】: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是中国戏剧文学中的夺魁之作,具有精美绝伦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文化蕴涵,自问世以来对中国戏剧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西厢记》在中外作家和翻译家的努力下,也逐渐为各国读者所喜爱。除了熊式一和韦斯特散文体译本,其中许渊冲翻译的韵文体译本闻名内外,许渊冲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凭借纯熟的语言技巧再现原文绝妙文字格律,向世界文坛展示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许渊冲译本进行了研究,多从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论和翻译功能对等、目的论和美学论等角度分析译本,鲜有学者从文化角度解读这一富含文化意象文本的翻译。针对现状,本文尝试结合具有文化阐释力的模因论和文化对等理论,对《西厢记》许渊冲译本中分析作为强势模因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中文化模因的成功传输与否以及传输程度,验证模因——文化对等在文化负载词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可操作性。在已有模因论和文化等价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化对等理论如何在《西厢记》中文化负载词的模因传输程度中体现?第二,彻斯特曼的期待规范是如何在译者翻译过程中遵循的专业规范中体现?第三,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是如何在许渊冲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中体现的?通过详细分析,本文得出结论:第一,作为阐释文化进化论的模因论,对中国文化特有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翻译研究具有较强的阐释力,翻译在文化负载词中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模因传输以及其传输程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植根于中国特有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强势模因,与目的语英语文化、语言并不适应。鉴于强势模因的衡量标准和模因传输的过程,译者在解码和编码文化负载词的语言模因时应突出译本对目的语的文化适应性,因而汉语文化负载词中的模因能再目的语下幸存并且竞争取得目的语读者的有限资源使得自身最大限度地传输给海外读者。第二,翻译规范指导译者进行翻译实践,一方面,在期待规范下译者应综合考虑翻译传统、文本类型和意识形态,决定译者的翻译取向是接近源语还是目的语。另一方面,职业规范贯穿整个翻译过程,许渊冲在翻译规范指导下选择适当翻译策略,实现跨文化翻译中模因最大程度的传输。第三,与其说文化等值是一种翻译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翻译质量衡量标准,语言的任意性和差异性使得实现源语到目的语的完全对等不可能。文化负载词翻译亦是如此,只有尽可能在词汇、语用和语义层面上更接近源语来实现文化的最大等值。本论文证实模因论应用于中国特有文化作品的翻译理论及实践中的可行性,提供跨文化翻译中实质意义的文化对等作为衡量标准,解释译者通过在源语模因上保留与改变实现模因最大程度地传输,从而更好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模因论 文化负载词 文化对等 翻译 《西厢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Hypothesis10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11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5
- 2.1 Definitions of Memes13-14
- 2.2 Studies of Memetics Abroad14-16
- 2.2.1 Richard Dawkins’s View On Memeics14-15
- 2.2.2 Francis Helighten’s View On Memetics15
- 2.2.3 Susan Blackmore’s View On Memetics15
- 2.2.4 Other Scholars’ Contribution to Memetics15-16
- 2.3 Studies of Memetics in China16-19
- 2.3.1 Theoretical Studies of Memetics17-18
- 2.3.2 Application Studies of Memetics18-19
- 2.4 Previous studies o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19-25
- 2.4.1 Studies o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20-21
- 2.4.2 Translation Studies o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21-25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5-39
- 3.1 Meme and Metmetics25-29
- 3.1.1 Four Stages of Meme Transmission26-27
- 3.1.2 The Criteria of Strong Memes27-29
- 3.2 Andrew Chesterman’s Meme of Translation29-32
- 3.2.1 Translation Strategies30-31
- 3.2.2 Professional Norms and Expectancy Norms31-32
- 3.3 Relations among Memetics, Culture and Translation32-33
- 3.4 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33-37
- 3.4.1 Equivalence33-35
- 3.4.2 Cultural Equivalence35-37
- 3.5 Summary37-39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n the Culture-loaded Terms in Xu Yuanchong’sTranslation of 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39-67
- 4.1 Xu Yuanchong’s Translated Version of 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40-41
- 4.2 Translation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Culture-loaded Terms in Romance ofthe Western Bower in Cultural Equivalence41-45
- 4.2.1 Cultural Equivalence at Semiotic Level41-43
- 4.2.2 Cultural Equivalence at Pragmatic Level43-44
- 4.2.3 Cultural Equivalence at Semantic Level44-45
- 4.3 Conforming to Expectancy Norms in Transmission of Memes ofCulture-loaded Terms45-49
- 4.3.1 The Prevalent Translation Tradition45-46
- 4.3.2 Parallel Text46-47
- 4.3.3 Translation Orientation47-49
- 4.4 Conforming to Professional Norms in Transmission of Memes ofCulture-loaded Terms49-65
- 4.4.1 Translation of Address Terms50-55
- 4.4.2 Translation of Religious Words55-58
- 4.4.3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58-65
- 4.4.3.1 Paraphrase of Allusions Translation60-63
- 4.4.3.2 Trope of Change of Allusions Translation63-65
- 4.5 Summary65-6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7-70
- 5.1 Major Findings67-68
- 5.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68-69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69-70
- Bibliography70-74
- Acknowledgements74-75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金霞;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的异化与归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王恩科;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选择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唐述宗;刘少仙;;文化负载词在《阿Q正传》中的处理[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4 袁清;;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2期
5 毛静林;董伟娟;;文化负载词“红语”的解读及英译[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继文;;《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淑杰;;以傅东华的《飘》为例探究文化负载词翻译[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陈美娜;;浅析文化负载词的口译[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9 肖洪兵;;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10 陈科芳;钱虹;;《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江波;;双语词典文化负载词目翻译的补偿策略[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2 赵杰;郭九林;;从认知角度谈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功能对等[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振军;基于双语领域本体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莉;从文化等值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河北大学;2010年
3 邵文芳;《阿Q正传》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夏颖;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贾莎;《围城》中语言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贺湘锦;《盗墓笔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姚远;试论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语的处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倪晓鹏;《阿Q正传》中的文化负载词日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9 都仁达敖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沈小青;《受戒》和《大淖记事》的翻译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5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80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