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慢病毒介导ZnT1基因RNAi对神经元BDNF分泌的影响以及自噬凋亡在脊髓损伤后的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11 17:25

  本文关键词:慢病毒介导ZnT1基因RNAi对神经元BDNF分泌的影响以及自噬凋亡在脊髓损伤后的动态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慢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锌转运蛋白1 脊髓损伤 BDNF/Trkb信号通路


【摘要】:目的 设计针对SD大鼠的锌离子转运蛋白1(ZnT1)的siRNA序列,将ZnT1-siRNA序列插入到pFU-GW-iRNA质粒中,包装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对神经元最有效的转染条件并明确不同siRNA序列对神经元ZnT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在由不同ZnT1-siRNA序列构建的慢病毒载体保证的对ZnT1的不同抑制率的条件下,通过对神经元BDNF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检测,揭示ZnT1对BDNF/Trk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阐明锌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促进BDNF分泌的机制。观察在体水平下,SCI后凋亡自噬相关基因的动态变化情况,揭示SCI后凋亡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SCI后自噬基因与ZnT1的变化情况,揭示两者的统计学关系,探讨自噬在SCI后锌转运代谢中的作用。 方法 1:通过Genbank获得SD大鼠ZnT1基因序列,按照siRNA设计原则设计3条针对ZnT1的siRNA序列与一条阴性对照(A, B, C, NC),序列两端含有HpaⅠ与XhoⅠ酶切位点,将pFU-GW-iRNA双酶切使之线性化,将3条针对ZnT1的siRNA分别插入pFU-GW-iRNA构建重组质粒(A,B,C,NC),获得的重组质粒行测序鉴定。 2:将获得的重组质粒与慢病毒辅助包装颗粒pHelper1.0、 pHelper2.0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病毒液,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获得的病毒分别命名LV-ZnT1/shRNA-NC, LV-ZnT1/shRNA-A, LV-ZnT1/shRNA-B和LV-ZnT1/shRNA-C,获得的病毒行滴度测定。 3: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SD大鼠神经元细胞,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其为神经细胞,按照感染复数MOI=1,3,6,8分别转染LV-ZnT1/shRNA-NC, LV-ZnT1/shRNA-A, LV-ZnT1/shRNA-B和V-ZnT1/shRNA-C病毒,转染后72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获取最佳的转染MOI值,收获最佳MOI值下的受感染神经元,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中ZnT1的表达情况,确定各个序列对ZnT1基因表达的抑制率。 4:将LV-ZnT1/shRNA-NC, LV-ZnT1/shRNA-A, LV-ZnT1/shRNA-B以及LV-ZnT1/shRNA-C病毒分别按照最佳的MOI值转染神经元,实验分为细胞未处理组(CON组),阴性对照组(NC组),干扰组(ZnT1-siRNA组,其中按照转染干扰序列不同又分为ZnT1-siRNA-A组,ZnT1-siRNA-B组,ZnT1-siRNA-C组),72h后观察转染效率并收集细胞,使用RT-PCR,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中ZnT1与BDNF在mRNA与蛋白两个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BDNF的浓度,同时MTT法检测神经元活力的变化情况。 5:选取192只大鼠样本,动物按随机数目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接受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n=72);SCI组:于T10水平使用Allen’s撞击器(60g.cm)制作SCI模型(n=122)。假手术组与SCI组按取材时间不同为伤后1h,2h,6h,12h,24h,3d,7d。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微结构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个时间点LC3Ⅱ/LC3Ⅰ, Bax,Bcl-2, Caspase-3以及ZnT1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1:设计了3条(A,B,C)针对SD大鼠锌转运蛋白1(ZnT1)的siRNA序列以及一条阴性对照序列(NC),成功的将其插入pFU-GW-iRNA质粒中并构建了慢病毒载体,获得了8×108TU/mL的病毒液,其在MOI=6时对神经细胞具有最佳的转染效率(93%)并能保持神经细胞良好的生存状态,不同序列的siRNA均能实现对ZnT1表达的有效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7.74±1.40%,81.19±1.36%,94.10±2.41%。 2:A, B, C三种siRNA对神经元的ZnT1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34.82±9.35%,42.98±4.85%,65.78±1.71%;对ZnT1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32.11±1.70%,39.57±2.55%,63.15±3.82%。神经元BDNF的表达量发生下降,结果发现:BDNF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14.91±1.80%,24.46±4.11%,37.10±4.35%;BDNF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了36.94±2.09%,22.09±1.79%,46.92±1.91%。在mRNA与蛋白水平,ZnT1与BDNF抑制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mRNA水平:Spearman rho=0.787,P0.01;蛋白水平:Spearman rho=0.453,P=0.030)。ELISA检测结果显示:ZnT1-siRNA各个组中的BDNF含量均有所下降,与CON组以及NC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ON组与NC组之间上清液的BDNF含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785)。MTT检测发现:慢病毒介导ZnT1-RNAi并没有引起各组神经元生存活力的变化,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脊髓损伤后2h电镜下可见内质网肿胀,线粒体空泡化等损伤表现,损伤后24h在细胞内即可见自噬小体形成,呈双层或多层膜结构包裹线粒体等细胞器。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LC3Ⅰ)表达升高,同时凋亡相关基因Bax, Caspase-3表达升高,自噬与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LC3Ⅱ/LC3Ⅰ与Bax之间,蛋白水平上,Spearman rho=0.448, P=0.014;RNA水平上,Spearman rho=0.787,P0.01;在LC3Ⅱ/LC3Ⅰ与Caspase-3之间,蛋白水平上,Spearman rho=0.397,P=0.027;RNA水平上,Spearman rho=0.641, P0.01。抗凋亡基因Bcl-2在SCI后表达升高,而随着凋亡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到达高峰,Bcl-2的表达反而被抑制,出现了Bcl-2表达的低谷。 4: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SCI后的24h之内,ZnT1的表达与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LC3Ⅰ)存在表达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在SCI仅仅1h后即开始升高,在6h左右两者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在12h以后两者的表达升高,LC3Ⅱ/LC3Ⅰ在24h出现高峰,而ZnT1的表达则持续升高,并且在SCI后的24h之内,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LC3Ⅰ与ZnT1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Spearmanrho=0.829, P=0.042。 结论 1:设计了3条针对SD大鼠锌转运蛋白1(ZnT1)的siRNA序列,并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MOI=6时对神经元的转染效率高,虽然不同siRNA序列对ZnT1表达的抑制效率存在差异,但是均能有效的实现对神经元ZnT1表达的抑制。 2: ZnT1表达的抑制导致了神经元BDNF分泌的减少,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两者在抑制率上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各组之间的神经元活力没有差异,说明了ZnT1具有调控BDNF表达的生物学效应,提示锌调控BDNF的分泌是由ZnT1介导。 3:损伤脊髓中出现自噬体的形成,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LC3Ⅰ)表达升高,同时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表达升高,自噬与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抗凋亡机制在SCI后启动以保护损伤脊髓,但在自噬凋亡的高峰期受其抑制,说明SCI后自噬与凋亡被激活,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在时间上凋亡晚于自噬,所以自噬有可能存在促进凋亡发生的作用。 4:SCI后的24h之内,ZnT1的表达与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LC3Ⅰ)存在表达变化趋势的一致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自噬在SCI后的激活有可能在SCI后锌的转运与代谢过程中存在着某种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鹏;王秀丽;李景贺;贾娇媛;卢爱萍;姜玉珍;;DcR3 mRNA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2 刘朝晖;杨宇;庄鹏辉;许杰华;马延兵;胡海涛;;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EGFP基因在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3 姜海艳;王玉梅;关伟军;;乳腺癌多药耐药机制及RNAi技术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172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172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