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13 16:15

  本文关键词: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唑类药物 耐药性 真菌


【摘要】:唑类抗真菌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和农业。唑类药物通过与羊毛甾醇14α 去甲基化酶(Erg11p/Cyp51)结合,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同时导致有毒甾醇积累。真菌可快速在转录水平上对唑类药物胁迫作出响应而导致耐药性,尤其是唑类药物外排泵基因和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农业和临床上绝大多数唑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形成都是由麦角甾醇合成基因和唑类药物外排泵表达的变化或是突变所致。一些转录因子(如Pdr1p、Pdr3p、Upc2p、Yap1p、Tac1p、Mrr1p、CCG 8)和信号通路(如c AMP途径、PKC MAPK途径、HOG MAPK途径、钙调磷酸酶途径)均参与对药物外排泵基因和麦角甾醇合成基因等的调控,影响唑类药物耐药性。针对于这些调控因子设计的抑制剂将有助于提高唑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本文概述了唑类药物的抑菌机制、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形成的原因、真菌对唑类药物适应性响应机理,并对未来此领域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986)
【分类号】:R379
【正文快照】: 病原真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尤其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癌症和艾滋病等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机会致病真菌导致的感染和死亡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Ascioglu et al.2002;Mc Neil et al.2001)。同时,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耐药现象也使得病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曹永兵,高平挥,姜远英;膜转运蛋白与白念珠菌抗药[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2 贾鑫明,高平挥,曹永兵,姜远英;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Cdr1p和Cdr2p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郭慧君,夏忠弟;白色念珠菌耐药蛋白(Cdr1p)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6期

4 张德全;夏志宽;田艳丽;廖勇;吕雪莲;陈卫;王聪敏;杨蓉娅;;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体外诱导耐药的方法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24期

5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genes in rice roots under low phosphorus stres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9年11期

6 李利华;邱旭华;李香花;王石平;练兴明;;低磷胁迫水稻根部基因表达谱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06期

7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rice responses to low phosphorus stres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03期

8 骆俊;李光辉;;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6期

9 李利华;邱旭华;李香花;王石平;张启发;练兴明;;水稻低磷胁迫基因表达谱分析[J];科学通报;2010年03期

10 曹毅;翁鹤;杨晓红;;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黄连解毒汤抗白念珠菌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及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若昕;孙学鹏;李红叶;;柑橘绿霉病菌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基因PdSrbA功能初步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永兵;转录因子Caplp促进白念珠菌抗药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王彦;Cap1p和活性氧参与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权华;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高平挥;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Cdr1p构效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王海燕;微生物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途径抑制剂和唑类抗真菌药物增强剂的探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6 李光涛;人神经系统表达的两个基因HNTM、HMP19全长cDNA的克隆和初步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7 曾跃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的药理作用及诱导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贾鑫明;白念珠菌耐药相关蛋白Rta2p的生物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9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胡辉;AAF1基因在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耀梅;女性下生殖道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楼天灵;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ABC转运蛋白(ABCT)基因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胡焕昭;真菌性食管炎临床特征、易患因素及耐药情况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任向宇;马铃薯干腐病田间及贮藏期化学防治效果和致病菌抗药性测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李莉;耐唑类药物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ERG11基因的变异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6 金艳;菌丝相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杨敏;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ERG11基因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朱宇宁;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的体外诱导及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赵靖霞;抗真菌药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德俊;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FCR1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优;洪志;;四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2年11期

2 王文莉;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年06期

3 李劲松;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年04期

4 王文莉;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现象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2期

5 邵丽萍;;口服及阴道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及非唑类药物治疗RVVC疗效的比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7期

6 王全生;Lanoconazole[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4年04期

7 王文莉,王端礼,李若瑜,朱立煌,李世荫,王晓红,万哲;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年01期

8 蒋华治;郑超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07期

9 顾迟;陈功祥;周宏伟;;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3期

10 欧燕;;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瑜;陈曦;胡成成;张振颖;李少杰;;丝状真菌对唑类药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陆玲;浦莉;张元炜;蒋鹤春;高莉娜;蔡振东;宋仅星;;钙信号系统参与曲霉侵染性及耐受唑类药物的分子机制[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姗姗;活性氧相关分子对唑类药物药效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宋延君;汉防己甲素与唑类药物的体外联合抗真菌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3 于金龙;以多种方法对照研究环孢菌素A与唑类药物的体外联合抗真菌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郭琼杰;胺碘酮与唑类药物的联合抗真菌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浦莉;曲霉中钙信号系统调控应答唑类药物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余新旭;参与丝状真菌对唑类药物耐受新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1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181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