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动静脉内瘘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21:28
本文关键词:犬动静脉内瘘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试验研究 出处:《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通路 终末期肾脏病 动静脉内瘘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动物模型
【摘要】:背景与目的: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人造血管瘘(移植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三种类型,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最长,并发症最少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方式,NKF-KDOQI(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指南建议动静脉内瘘应作为M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其使用寿命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AVF成熟障碍或者失功依然是患者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不仅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也同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许多因素均可致AVF成熟障碍和迟发失功,近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膜增生(Vascular neointima hyperplasia VNH)口异常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 VR).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是造成AVF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仍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血管内膜增生的方法。本课题通过对犬的股静脉和动脉吻合后,监测不同时间点血流量,血管直径,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血管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的组织变化。验证犬股动静脉吻合后是否能够成为合适的研究AVF的动物模型,同时研究了NO和ET-1在动静脉内瘘建立之后血管重构过程中及内膜增生中发挥的作用,为将来进一步干预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12只家犬于局麻下性股动静脉侧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分别于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7天、14天、28天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ET-1和NO浓度,同时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清晰显示吻合口及其动脉侧和静脉侧主干血管,测量其内径、吻合口直径,由超声仪内置软件自动计算出吻合口处血流量。6只于手术后7天处死,余6只术后28天处死。犬处死后,取动静脉内瘘瘘口上下游1cm处股静脉标本,行HE染色,观察股静脉内膜变化,对侧股静脉作为对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2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均取得成功,术后7天吻合口处峰值血流量达到364.77+31.00ml/min,动静脉内瘘成熟良好。(2)股动静脉吻合术后3天,较未吻合前明显扩张,之后呈时间增长趋势。(3)术后3天血流量较未吻合前明显增加,呈时间增长趋势,至21天时血量达到稳定状态。(4)术后3天N0浓度明显升高,与各时间段NO浓度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天ET-1浓度达到最高,术后7、14、21天ET-1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7天内膜厚度为25.32±3.96umm,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28天时内膜厚度为195.77+27.51um,结论: (1)犬股动静脉内瘘模型建立后,内瘘处血流量明显增加,动静脉扩张,内膜增生明显,是一种较适合进行动静脉内瘘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2)术后3天NO浓度明显升高,有利于血管扩张,利于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术后7天ET-1浓度开始升高与内膜增生开始的时间一致,推测其与内膜增生相关,进而导致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3)动静脉内瘘建立后,NO、ET-1浓度发生改变,为将来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69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追;张矛;赵渝;任为;成军;;高压氧对透析用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量影响的观察[J];四川动物;2013年01期
2 华参;叶朝阳;董哲毅;高翔;吉程程;付莉莉;华振浩;;大鼠自体内瘘模型制备及内瘘狭窄的实验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325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255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