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家族成员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家族成员研究进展 出处:《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弓形虫是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的顶复门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对弓形虫研究的不断深入,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家族在虫体入侵、纳虫泡修饰及毒力作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棒状体蛋白ROP18作为该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弓形虫重要的毒力分子,在IRGs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定位在PVM上,清除IRGs,从而在弓形虫入侵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逃避免疫细胞清除的作用。另一家族成员蛋白假性激酶ROP5与ROP18之间发挥着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激酶活性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毒力,保护弓形虫免于清除。本文就ROP18与ROP5等毒力因子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安徽医科大学人兽共患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30800965) 安徽医科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o.0113014104)
【分类号】:R382.5
【正文快照】: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简称弓形虫,是顶复门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其顶端复合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复合体包括微线体(microncmc),棒状体(rhoptry)和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其中对棒状体的研究最为广泛,深入。棒状体是顶复合门原虫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曲道峰;韩剑众;杜爱芳;;刚地弓形虫Rop18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10期
2 唐媛媛;莫绪维;陈鹤;李群;蔡亦红;沈继龙;;Chinese1基因型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6的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安徽医药;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爱梅;弓形虫基因型Chinese 1不同毒力的分离株诱导巨噬细胞偏移应答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雷涛;棒状体蛋白18介导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毒力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念章;弓形虫CDPKs核酸疫苗及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王辉;弓形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鉴定及功能[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娜仁花;细胞Rho和RacGTP酶在刚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袁恒青;弓形虫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ROP18的免疫保护作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张颖;刚地弓形虫棒状体ROP1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ROP18蛋白抗感染免疫保护力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4 杜海娟;弓形虫pVAX1-SAG1和pVAX1-SAG4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动物免疫保护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安然;弓形虫毒力因子ROP18激酶的致病分子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孟敏;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和信号转导蛋白14-3-3的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保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张铁娥;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铭;犬新孢子虫T7噬菌体文库的构建及其免疫相关基因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9 陈鹤;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3的疫苗设计与体内验证[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10 田维鹏;弓形虫ERP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及ELISA方法建立与其免疫原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博;魏峰;刘全;马洪霞;许越;金洪涛;商立民;;弓形虫ROP18基因重组蜥蜴利什曼原虫的构建及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强,高兴政;弓形虫动物转种条件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01期
2 邹路,关淑春,邹宝生;儿童弓形虫性腹痛[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5期
3 黄星,张光明,赵华竹;1990~2000年新疆弓形虫病研究回顾[J];地方病通报;2001年04期
4 李慧珠;弓形虫与弓形虫病[J];生物学通报;2002年05期
5 周立,张立新,唐建民;大庆市人群感染弓形虫情况的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5期
6 王月芹,刘晓田,任丽娜,杨方;牡丹江市264例献血源弓形虫调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庞启贞;浅谈弓形虫对妊娠的危害和防治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2期
8 魏梅雄,张述义;上海市人体弓形虫病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02年06期
9 万红娇,曹冬凤,宋贤响;中医药防治弓形虫病现状[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10期
10 陈望阳;搂抱猫狗当心患弓形虫病[J];农村新技术;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引洁;吴文学;贺国强;;弓形虫病的诊断现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辉;张健;;一例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李祥瑞;;弓形虫病的流行的新趋势[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崔平;秦建华;方素芳;;河北省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蔺智兵;张厚双;曹杰;周勇志;李国清;周金林;;弓形虫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娜;穆名杨;李红魁;何建斌;;中国东北地区鸡源弓形虫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晶;蔡进忠;于晋海;夏兆飞;林德贵;刘群;;几种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权;蒋蔚;荆振宇;陈永军;杨康;宋宁宁;崔常勇;;五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抑制效果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巩薇;卫礼;王吉;贺争鸣;邢瑞昌;;实验小鼠弓形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西岐;刘秀兰;张克功;于德顺;;猫弓形虫病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晓丽;养猫者易感染弓形虫应谨防患精神分裂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小郭;弓形虫病危害不轻[N];中国商报;2000年
3 戴培红;北京友谊医院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蔡玉冰 通讯员 黄贤君;弓形虫没你想的可怕[N];广东科技报;2012年
5 李水源;当前猪场弓形虫病的防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白轶南;弓形虫病 危及胎儿健康[N];保健时报;2005年
7 临城县畜牧局 李路民;猪得弓形虫病 吃了猫的亏[N];河北科技报;2002年
8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绍伯 副主任医师 冯曼玲;弓形虫——宠物的“宠物”[N];健康报;2000年
9 连孝华;孕妇玩猫狗易危害胎儿[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王志海 邵芹;犬弓形虫病[N];中国畜牧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亮;弓形虫“迟发型死亡”机制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张东林;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方法及弓形虫分离株耐药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司进;弓形虫病免疫诊断及靶向生物治疗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4 周永华;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世国;精液传播弓形虫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贾博寅;感染弓形虫宿主的转录组及标识性microRNAs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余莉;利用RNA干扰技术双通道抑制弓形虫嘌呤补救合成途径[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8 肖月;应用三种抗原的弓形虫流行病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亮;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洪法;弓形虫ROP2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卡介苗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艳波;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抗动物弓形虫病药物的初步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崔平;河北省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曹丽艳;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杰;上海市宠物犬、猫的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研[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叶强;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功能组分分析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孟鹏;半套式PCR技术检测土壤中弓形虫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7 蒲元华;鸡感染弓形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及在组织中分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8 王娜;新型抗原传递载体在抗弓形虫病疫苗上的初步应用[D];延边大学;2011年
9 王花;安徽省市售猪肉弓形虫感染阳性率及基因分型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杨振;我国部分地区水生动物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6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2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