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腺病毒介导PPAR-γ1基因脑室内转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7-12-28 09:21

  本文关键词:腺病毒介导PPAR-γ1基因脑室内转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出处:《中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RAR-γ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凋亡 PPAR-γ1 脑缺血再灌注 基因转染 IL-1β ICAM-1 Bel-2 Bax MMP-9 AQP-4


【摘要】: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PPAR-γ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取缺血后12h、24h和48h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用RT-PCR方法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PAR-γ1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PPAR-γ1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通过对缺血后12h、24h和48h三个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观察发现,缺血后12h表达最低,并且随缺血后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缺血后48h的表达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结论:实验SD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PPAR-γ1表达下调,提示针对PPAR-γ1作为一靶点进行干预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目的:1.研究通过脑室内途径腺病毒载体转染PPAR-γ1到脑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则进一步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脑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2.过表达PPAR-γ1基因和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合用,观察其对脑I/R保护作用是否有增强。 3.研究PPAR-γ1对IL-1β、ICAM-1、Bcl-2、Bax、MMP-9和AQP-4的影响及抗脑I/R损伤的机制。 方法:(1)构建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采用分子克隆手段获得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携带PPAR-γ1基因的重组质粒,以细胞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v-EGFP、Adv-PPAR-γ1,在293细胞内分别扩增,应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 (2)选择95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按照包新民等报道的定位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下给大鼠脑室内注射相应试剂0.1ml。第1、2组注入不含PPAR-γ1基因的生理盐水0.1ml,第3组注入Adv-PPARγ1 0.1ml,第4注入Adv-EGFP 0.1ml,第5组吡格列酮5mg/kg灌胃Qd×3天,第6组脑室内注入Adv-PPARγ1 0.1ml+吡格列酮5mg/kg灌胃Qd×3天。 (3)3天后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第1组为假手术组,不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第2-6组阻断大脑中动脉90分钟再灌注24小时。 (4)采集脑组织标本,采用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伊文氏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光镜、电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病毒表达情况;脑组织MPO活性测定;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IL-1β、ICAM-1、Bcl-2、Bax、AQP-4、MMP-9蛋白的表达。 结果:脑室内途径腺病毒载体转染Adv-EGFP,免疫荧光反应阳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增大、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MPO活性明显增高,IL-1β、ICAM-1、Bax、AQP-4和MMP-9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脑室内注射Adv-PPARγ1或吡格列酮灌胃均能抑制以上脑损伤指标以及IL-1β、ICAM-1、Bax、AQP-4和MMP-9的蛋白表达上调,而使Bcl-2蛋白表达增加。它们联合应用时能增强保护作用。 结论:1.通过脑室内注射腺病毒载体转染PPAR-γ1到脑的方法可行,且对缺血再灌注脑具有保护作用。 2.脑室内转染PPAR-γ1基因和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合用,能增强对I/R脑的保护作用。 3.PPAR-γ1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同时抑制IL-1β、ICAM-1、Bax、MMP-9、AQP-4上调,促进Bcl-2上调。提示PPAR-γ1是通过调控炎性损伤路径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并且提示抑制凋亡也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PPAR- gamma 1mRNA and protein in cerebral tissue of rats with ischemia reperfusion,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with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litera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向群,杨金升,张志琳,王运良,包仕尧;水通道蛋白-4在正常大鼠脑内的分布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2 李检生;杨友松;;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3 邢岩;崔丽英;;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4 刘尊敬;杨期东;刘运海;王国相;焦劲松;薛爽;田朝晖;熊新英;龙涛;徐文艳;;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激活剂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炎性机制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2期

5 刘广义,付志新,郝娟芝,姜素玲;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cl-2、Caspase-3 mRNA水平表达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区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年04期

6 ;Changes in neuronal apoptosis and apoptosis modulatory factors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7年06期

7 曹泽玲;叶平;龙超良;陈凯;李小卫;汪海;;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年10期

8 许忠,徐如祥,刘宝松,姜晓丹,黄涛,丁涟沭,袁军;Time window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subjected to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2005年03期

9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contributes to intermittent hypoxia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5年03期

10 葛海良;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mous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odel[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1345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45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