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气体环境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组织工程 切入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出处:《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在组织工程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的研究过程中,如何短时间获取大量功能状态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维持MSCs的原始状态,及控制MSCs分化方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影响MSCs生长、功能状态及分化的因素很多,包括O2浓度、PH值、温度、生长因子、血清、培养基、剪切力、细胞密度等。微环境中O2浓度及PH值是非常重要因素:O2对MSCs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适当的O2浓度可以促进MSCs的增殖、分化、原始状态的维持; MSCs对培养环境的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PH值对MSCs的增殖、分化及生物学功能有着显著影响。目前传统的细胞体外培养环境中O2浓度约为21%,CO2浓度约为5%,所用培养基PH值为7.2~7.4。而人体正常组织和组织间隙中的O2浓度3% ~ 9%,骨髓腔内O2浓度1%~7%;动脉血CO2浓度约5% ,静脉血CO2浓度约6% ,骨髓腔内CO2浓度约7%;人体动静脉血液及骨髓腔内pH值恒定在7.20~7.50间。目前,低氧环境能显著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因子的分泌,但未见低氧对种子细胞黏附功能影响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分别采用6% O2的培养环境培养MSCs,探讨低氧环境对MSCs增殖功能及粘附功能影响。同时针对传统的细胞培养液如DMEM, DF-12, M199等均随着使用或存放时间的延长,培养液的pH值会明显升高,我们首次尝试7%CO2环境来增强培养液中CO2/HCO3-缓冲能力,稳定培养液pH值,探讨此种稳定的培养环境对MSCs增殖及细胞原始状态的影响,旨在探索合适的细胞培养的条件。 第一部分:小鼠MSCs细胞分离、纯化、扩增并鉴定: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生长的方法从采集的小鼠骨髓液中提取,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通过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来进行鉴定。结果:选取的6个培养瓶的小鼠MSCs,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ɑ-SMA, 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小鼠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示:CD29, CD44, CD90及CD105呈现高度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7%,99.6%,99.5%及99.4%,而CD34和CD45阳性表达率仅分别为4.6%和3.2%。结果表明经此种方法分离纯化而来的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第二部分:6% O2与21% O2条件下小鼠MSCs增殖、粘附及细胞外基质表达量的比较:两组间各挑选生长良好的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一共分为6个对照组,分别进行增殖实验,粘附实验,及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FN及VN的表达,初步评价两种不同O2环境下MSCs的增殖、分泌及粘附功能状态。结果:6% O2条件下培养的小鼠MSCs较21%O2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粘附能力(p0.05)及分泌功能(p0.05); 第三部分:7% CO2与5% O2条件下小鼠MSCs增殖能力及OCT-4蛋白表达量的比较:两组间各挑选生长良好的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一共分为6个对照组,分别进行增殖实验,及通过Western-blotting测定OCT-4蛋白的表达,初步评价两种不同CO2环境下MSCs的增殖及干细胞原始状态的维持。结果:7% CO2条件下培养的小鼠MSCs较5% CO2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同时OCT-4蛋白的表达含量也较高,表明7% CO2条件更有利于小鼠MSCs原始状态的维持(P0.05); 第四部分:7%CO2 +6% O2与5%CO2 +6% O2条件下小鼠MSCs增殖、粘附及原始状态维持的比较:两组间各挑选生长良好的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一共分为6个对照组,分别进行增殖实验,粘附实验,及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FN及OCT-4的表达,初步评价两种不同气体环境下MSCs的增殖、粘附功能及原始状态维持。结果:7%CO2 +6% O2条件下培养的小鼠MSCs较5%CO2 +6% O2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及粘附能力(P0.05),同时OCT-4的表达更高(p0.05); 结论:O2和PH值是细胞生长的重要的微环境,对MSCs的增殖、分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模拟生物体内微环境来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有利于快速获取理想的质和量的种子细胞,对组织工程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鹏;舒畅;赵子义;张伟;;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0期
2 张燕,刘杰,王德文,崔雪梅,谷庆阳,董波,赵梅兰;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志的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6期
3 初殿伟;王玮;王文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现状[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6期
4 徐鹏;赵子义;高鹏;秦大明;;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向成软骨细胞分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10期
5 王其友;徐义春;戎利民;蔡道章;;聚羟基烷酸酯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6期
6 陈小菊;王嫣;王兰;左国伟;寇小琴;谭启华;周兰;冯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10期
7 彭亮权;王大平;何春耒;朱伟民;周可;谢礼涵;黄俊峰;徐小平;刘健全;欧阳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3期
8 李娜,张西正,郭勇;组织工程中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年06期
9 张彩顺;吕刚;;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神经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同培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0期
10 李焕萍;刘春蓉;张永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伟;赵劲民;魏凌云;;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有华;张志光;蒋柳宏;叶明福;苏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骨表面的生长状况[A];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鹏;金岩;张勇杰;胡世颉;聂鑫;王亦菁;国生辉;沈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A];中国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神经再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柏涛;舒军;;兔自体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玉溪市第三届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馨;邱凯;刘建伟;万昌秀;;组织工程用三维基质水凝胶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6 张西正;;生物力学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白晓峰;田卫东;陈希哲;;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相关研究[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雪盛;孙建军;姜伟;刘肖;;组织工程化缓释BMP-2听骨赝复物听泡植入对豚鼠耳蜗功能的影响[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周呈文;王常勇;Descamps Michel;卢建熙;;磷酸钙多孔生物陶瓷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10 魏清荣;万昌秀;刘建伟;赵强;;组织工程用牛心包材料体外降解规律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汪敏华;组织工程:再造器官可能圆梦[N];解放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3 丁香;成人干细胞的突破——首次组织工程气管移植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沈英甲;组织工程:新的医学奇迹[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5 记者 邱曙东;上海正开展兔子膀胱修复实验[N];解放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建松;上海梦想“掏心换肝”[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春 特约通讯员 李佳;探访组织工程“梦工厂”[N];科技日报;2005年
8 记者 张建国;首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举行[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记者 毛黎;美找到获得组织工程血管新途径[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唐闻佳;“一只假耳朵,骗取三个亿”?[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彦基;骨形成蛋白-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唐尤超;hBMP-2基因修饰促进骨质疏松症骨愈合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李连欣;bFGF基因转染MSCs复合纳米仿生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王光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定向诱导和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黄定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组织工程中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刘伟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修复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3 张兆清;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白彦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诱导分化的基础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海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吸收明胶海绵体外复合生长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段巧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生物材料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谢林海;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修洋;LMP-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广欣;变性I型胶原对晚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邢双春;ChM-I和CTGF蛋白在MSCs和软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58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