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死性机械创伤大鼠模型的制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641;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显仲;张寿熙;潘永成;李桦;熊叔陶;;布洛芬对创伤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3年06期
2 张禄华,江天娣,徐建忠,刘昌;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规律探讨[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徐宏光;创伤后脊髓病9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4 于建波;创伤后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00年04期
5 吕琦;官健;金大地;金丽娟;;创伤后肺炎性细胞凋亡与继发性坏死的意义[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柯金玉,刘萍;创伤后继发腹胀的辨证施护[J];当代护士;2004年08期
7 王晋;王建民;王爱民;;严重多发性骨折并发ARD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8 彭强;邓超干;陈家林;庞雅轩;杨默;;急性创伤病人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变及其对成纤维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4期
9 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敬玉;宋春兰;张本;王树阳;;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8期
10 向国春;;严重创伤急救与护理研究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梓;王蕾;郁健;陈毓;陆宸照;;创伤后肘关节粘连之处理[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良;陈学云;杨兴易;;严重创伤病人氧缺陷的病理类型及其机制[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林幼喻;邵文娟;陈俊莺;;921灾民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以南投县草屯镇为例[A];中华护理学会2008“海峡两岸护理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晓刚;张才光;;创伤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救治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5 罗艳;梁华平;徐祥;胡承香;耿波;王正国;;创伤后IL-2表达受抑与核转录因子NFAT变化的关系[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梁华平;韩健;吴丹;徐祥;王正国;;创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活性降低[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潘景业;陈达开;沈志坚;陈雷;;比较两种取血模式对大鼠的致创伤作用及L-选择素变化的实验研究[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杜单瑜;刘忠达;;创伤后肺栓塞10例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治进展暨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华祖广;;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析[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肖桃元;艾国平;陶忠芬;黄文琪;粟永萍;可金星;;创伤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观察[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谭嘉 通讯员 邹争春;体内常驻细菌及其毒素是导致创伤后感染要因[N];健康报;2010年
2 邹争春 朱广平 记者 赵雪;三军医大创伤项目研究通过验收[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谭亚明;“创伤后综合征”不容忽视[N];中国人口报;2008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胡纪泽邋张蕊 整理;警惕一种症状——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N];健康报;2008年
5 ;儿童青少年是创伤后压力疾患的高危人群[N];中国老年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肖金 王军;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及早干预[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陈燕琳;关注创伤后的心理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孙永华;创伤后早期脏器的防护[N];健康报;2006年
9 邹争春;我国科学家发现创伤感染免疫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记者 李颖 王鹤;专家称心理重建至少要3年时间[N];广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子;心肌细胞凋亡在机械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洁;心肌细胞自噬在创伤后迟发性心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马俊勋;严重创伤后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4 陈超然;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污名应对与创伤后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少伟;非致命性创伤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的分子机制及脂联素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李树壮;机械性创伤诱发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黄河;创伤性股静脉血栓基因表达变化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8 罗天航;自体移植内皮祖细胞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9 汤小朋;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在兔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王禾;PTSD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非致死性机械创伤大鼠模型的制备[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志刚;热休克蛋白70在手术创伤中表达及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燕;SARS患者PTSD相关因素分析及追踪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郝玉梅;《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与复原[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建;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博;创伤后一氧化氮在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中变化的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裘辉;严重创伤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应答能力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李辉;浙江省创伤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9 曹成章;冠状动脉和肾动脉舒张功能改变与机械创伤致迟发性心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黄颖;不同转运方式对创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8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28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