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18:19
【摘要】: 目的: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 ST)是致癌性的真菌毒素,是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等真菌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在粮食和饲料中的污染非常普遍,甚至在潮湿居所的地毯灰尘中也可检出杂色曲霉素的污染。研究表明,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中ST也是主要污染霉菌毒素之一。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发生除致癌物的直接作用外,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真菌毒素对人或动物的免疫机能,特别是对细胞因子分泌和表达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由于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间充当信号联络作用,是免疫细胞在功能上相互联络的"语言"之一。通过这种"语言",整个免疫系统才能协调一致。因此,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揭示免疫应答本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有关ST的研究多侧重于产毒的分子机制、污染现状和致癌性研究方面,而有关ST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组既往对ST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T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的表达与分泌;可以诱导或抑制小鼠脾细胞IL-2、IFN-γ和IL-4的表达与分泌;并且ST还可以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 HPBMc)培养上清中IL-2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ST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均为体外分离培养免疫细胞进行的研究,从动物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尚很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探讨了腹腔注射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TNF-α、IL-6和IL-12在mRNA水平的影响,并用ELISA方法研究ST对小鼠血清中TNF-α及IL-6含量的影响,旨在从免疫角度探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粮食中常见优势污染霉菌毒素-ST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可能影响,揭示ST的暴露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1实验分组及动物处理 选用健康雄性BALB/c小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ST处理组、溶剂对照组和对照组。按照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将上述各组分为2h、6h、12h和24h四组。各ST处理组小鼠均经腹腔单次注射ST 3000μg/kg,溶剂对照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的溶剂(DMSO生理盐水溶液)和生理盐水。 2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小鼠摘眼球取血,用3.2%柠檬酸三钠(Na_3C_8H_5O_7.2H_2O)抗凝,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3小鼠血清的制备 小鼠摘眼球取血,待血凝固后离心取上清,-80℃保存备用。 4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 将小鼠眼球放血处死后,浸泡于75%酒精,用10 ml冰冷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冲洗腹腔,无菌收集腹腔渗出细胞。计数细胞后,按5×106cells/mL接种于含105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中,37℃、5% CO_2培养2小时以使巨噬细胞贴壁。 5细胞总RNA的提取、鉴定及定量 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1%琼脂糖电泳鉴定其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 6 RT-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检测ST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2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凝胶分析软件(BIO-LD)对凝胶进行定量,各组以目的基因与内参照基因GAPDH量的比值表示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7 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采用晶美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的小鼠TNF-α、IL-6定量试剂盒,检测ST处理不同时间对小鼠外周血中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8统计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数据用x±s表示。 结果: 一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IL-6和IL-12 mRNA表达的影响 1 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RT-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定量分析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各溶剂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不同。ST 2h、6h、12h和24h处理组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4,0.16±0.04,0.21±0.06和0.22±0.05,均明显低于其对应的溶剂对照组(0.38±0.03,0.41±0.03,0.42±0.05和0.37±0.06,P0.01),其中以ST 6h处理组TNF-αmRNA的表达降低最明显(P0.05)。 2 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 mRNA表达的影响 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 mRNA水平的结果表明,IL-6 mRNA的表达在各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而ST处理组与其相应的溶剂对照组比较IL-6 mRNA的表达均有一定差异,随ST处理时间不同对IL-6 mRNA的表达影响也不同。ST 2h、6h处理组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0.75±0.09,1.38±0.20)均高于溶剂对照组(0.54±0.13,0.48±0.08,P0.01)。但ST 12h、24h处理组表达呈降低趋势,ST 24h处理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25±0.05,明显低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0.55±0.09,P0.01)。 3 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2 mRNA表达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各溶剂对照组细胞IL-12p35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不同。ST 2h、6h、12h和24h处理组IL-12p3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6,0.29±0.07,0.30±0.04和0.35±0.05,均明显低于相应溶剂对照组(0.66±0.10,0.69±0.13,0.71±0.05,0.73±0.16,P0.01)。但在ST处理组之间其表达无明显改变。 在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ST处理组均未检测到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2p40 mRNA的表达。 二ST对小鼠外周血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1 ST对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的影响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的结果表明,ST2h、6h、12h、24h处理组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的TNF-α水平{(11.43±0.60)、(12.17±1.04)、(11.69±1.53)、(12.43±1.40)pg/ml}相比,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ST 2h和6h处理组TNF-α血清水平分别为(9.14±0.58)pg/ml和(8.57±0.57)pg/ml,而在ST 12h和24h处理组均未检测到TNF-α。ST处理组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r = -0.905, P0.01)。 2 ST对小鼠血清中IL-6水平的影响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6水平的结果表明,ST2h、6h、12h、24h处理组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10.63±1.58)、(11.63±1.52)、(12.25±1.26)、(10.90±1.14)pg/ml}相比,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在ST 2h和6h处理组IL-6的水平分别为(7.32±1.10) pg/ml和(7.00±1.00) pg/ml,ST12h和24h处理组均未检测到IL-6蛋白的分泌。ST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L-6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r = -0.933,P0.01)。 三ST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及IL-12 mRNA表达的影响 1 ST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RT-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定量分析表明,各溶剂对照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mRNA的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差异。ST 2h、6h、12h、24h处理组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37±0.08,0.34±0.06,0.15±0.01 , 0.13±0.03 ,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0.51±0.06,0.52±0.04,0.54±0.10,0.53±0.10,P0.05)。ST处理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mRNA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r = -0.833, P0.01)。 2 ST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 mRNA表达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各溶剂对照组细胞IL-6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不同时间ST处理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比相应的溶剂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但各ST处理组间IL-6 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 3 ST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 mRNA表达的影响 IL-12p35 mRNA相对表达量在溶剂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各ST处理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p3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其相应的溶剂对照组显著降低。 在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ST处理组均未检测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p40 mRNA的表达。 结论: 1单次给予小鼠腹腔注射ST 3000ug/kg后,在2-24h范围内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的表达主要为抑制作用,其中以6h处理组的抑制最为显著。 2 ST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 mRNA表达的影响随处理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处理2h和6h,ST对IL-6 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随着ST处理时间延长至24h,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3 ST可以显著抑制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2p35 mRNA表达。 4 ST可以降低小鼠外周血血清中TNF-α及IL-6的水平,且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5 ST处理可以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及IL-12p35 mRNA的表达,其中ST对TNF-αmRNA的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6本研究结果提示,ST除其致癌性外,ST还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改变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92;R7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明;兰泽栋;刘嵘;;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09期

2 李波静;曹凡凡;徐莉敏;聂志红;韦庭炫;张林根;张登海;;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与胃癌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1年06期

3 魏屏;张景辉;刘薇;朱祥珍;;TRAIL在重型肝炎患者PBMC和血清中的表达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年19期

4 孙蕊;杨雄;孙二琳;韩瑞发;;卡介苗对hPBMC的TLR4表达调节及其免疫活化作用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5 张彩虹;肖文华;耿排力;;5-脱氧杂氮胞苷修饰的肝癌细胞来源胞外体对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6期

6 刁志宏;郑文;周昌华;雷达;陈丹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特点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7 陆嘉茵;李静;朱太卿;田发发;杨欢;陈毓茜;;吉兰-巴雷综合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R3 mRNA表达[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8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组织中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4期

9 曾秀丽;陈克俭;金良凤;郑奇斌;郑莲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NF-κB的变化及其相关性[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10 赵绍林;陈乃玲;杨新玲;杨晋;吴惠毅;曹海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与血清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及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玉津;许韩师;梁柳琴;尹培达;;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宓余强;梁树人;张弘;郑淑文;李顺天;曹武奎;;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与血清HBV-DNA及HBeAg表达关系的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守新;黄睿;李新建;王晓慧;刘雯;江薇;沈寿引;雷小妹;刘晓城;何培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的初步解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晓慧;李守新;黄睿;刘雯;刘晓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肖方毅;张怀勤;余华;;兔外周血两类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赵冠飞;李永哲;胡朝军;佟大伟;张蜀澜;宋玉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I mRNA及其血清中GPI抗原表达水平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郭晓明;张志文;李安民;薛菁晖;李侠;耿锋;;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动脉灌注治疗脑创伤后遗症[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沈敏;曾学军;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滑膜中HC gp-39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谈文峰;王芳;张海地;;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阎丽;韩英;周新民;柳靖美;王敬博;;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成肝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振岭;三种污染真菌毒素与食管癌有关[N];科技日报;2005年

2 ;反义内皮素转换酶核酸对尘螨过敏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5的抑制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饮食中三种真菌毒素可能导致食管癌发生[N];保健时报;2005年

4 王振岭;三种真菌毒素可能与食管癌发生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王冉;霉菌及霉菌毒素[N];中国畜牧报;2002年

6 万同己;黄芪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科学的品质[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黄显斌 唐明山;“杀伤细胞”直攻肝癌病灶[N];健康报;2003年

9 黄显斌;唐明山;以“杀伤细胞”直攻肝癌病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宫露雯;提高档案人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防病抗病的能力[N];中国档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向华;杂色曲霉素生物毒性效应及致癌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2 李媛;强力风湿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及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高磊;人间充质干细胞对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在人—鼠嵌合体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苗艳艳;芦荟多糖干预的PBMC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李翔;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李抒;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小鼠肢体缺血的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黄振宇;HBV感染不同状态下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肖伟;肺癌Th1/Th2的漂移及黄芪、川芎嗪促逆转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9 陈华标;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李向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HC基因表达与早期急性移植排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晋红;单次灌胃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大脑细胞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万晓伟;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培养人胃粘膜上皮细胞HLA-1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崔瑜;ATM-Chk2信号通路对杂色曲霉素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_2期阻滞的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蓉;当归多糖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张莉;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3基因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熊斌;吸烟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表达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吴维;体外诱导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10 尚华;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6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36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