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长春瑞滨致小鼠输液性静脉炎模型建立及药物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8 05:12
【摘要】: 药物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静脉给药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接受静脉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高达25%以上。这种疾病使患者遭受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该药源性疾病轻则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时甚至使其被迫放弃治疗;重则发展形成血栓,可能成为一些常见致死并发症的隐患。由于药物输液性静脉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上长期缺乏对其特异有效的防治措施。 长春瑞滨(vinorelbine,VIN,诺维本)是上世纪90年代新上市的植物类抗肿瘤药物,至今仍是NCCN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Practice Guideline inOncology—v.1.2007)推荐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并被广泛用于卵巢癌、淋巴瘤等其他恶性肿瘤,但其导致的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高(28%~45%)、且常常迁延不愈至今仍未能有效解决,使许多患者望而生畏,严重限制了该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的充分发挥,使其成为临床反应强烈的化疗性静脉炎代表性药物。 现有针对药物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多为临床观察或诱发因素分析,缺乏系统性机制研究和针对性的基础研究;国外仅有的少数基础研究也仅限抗生素类药物,未涉及抗肿瘤化疗药物;且仅为细胞刺激实验,未涉及干预药物方面的研究;也缺乏相应的动物研究模型。国外文献报道H_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对长春瑞滨所致的输液性静脉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机制并不明确。西咪替丁是经典的H_2受体拮抗剂,但是近年来被发现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H_2受体拮抗剂的新作用。其中包括通过下调内皮细胞粘附分子E-selectin(CD62E)表达,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生长、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作用。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日本学者通过细胞、动物模型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西咪替丁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内皮细胞E-selectin表达,阻止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从而抑制肿瘤血路转移而实现的。Natori T等发现,西咪替丁还能够显著减弱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状结构的能力,而E-selectin及其介导的细胞黏附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咪替丁能阻止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与其通过E-selectin发挥抗肿瘤作用是否存在共同的机制? 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首先以VIN药物建立小鼠输液性静脉炎的动物模型,考察各种因素对静脉炎的影响,并初步考察西咪替丁的干预效果;应用E-selectin基因敲除小鼠初步证实该类静脉炎的发生过程与E-selectin表达存在相关性;然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定性和定量考察长春瑞滨、西咪替丁及其他H_2受体阻断剂药物对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长春瑞滨致输液性静脉炎小鼠模型 目的:建立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小鼠模型。方法:以C57小鼠为实验研究动物,通过考察给药速度、给药剂量和给药浓度等影响因素来优化实验条件,模拟临床药物治疗中长春瑞滨致输液性静脉炎的过程。选用小鼠尾静脉推注药物,使用自制装置。各组动物给药后每相隔24小时拍照,观察静脉炎发生状况,并固定一位置每天测量鼠尾肿胀程度,比较各组差别。注药后7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并取穿刺点附近鼠尾组织,迅速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4小时以上,以20%EDTA进行脱钙处理1周后,制作成石蜡切片、H-E染色和进一步分析。根据记录每天鼠尾直径大小,统计各组差别;根据病理切片镜下观察有关内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以及水肿情况,考察其输液性静脉炎相关性病理改变。结果:VIN给药后可以造成给药血管局部发生内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甚至血栓形成,尾部肿胀度高达30%。结论:本法建立的输液性静脉炎小鼠模型符合临床输液性静脉炎的病理学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三种H_2受体阻断剂药物对输液性静脉炎的干预情况 目的:研究三种H_2受体阻断剂药物对长春瑞滨所致的输液性静脉炎的干预作用。方法: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咪替丁干预组、法莫替丁干预组和雷尼替丁干预组,采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尾静脉注射给药诱导静脉炎。在模型制备时预先静脉注射干预药物。给药后每天观察静脉炎发生状况,测量鼠尾肿胀程度,及时观测组织肿胀及消退情况。结果:西咪替丁可以明显地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CIM组相对于VIN组的差异,在6个等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干预效果则不佳。结论:西咪替丁对长春瑞滨所致的静脉炎的抑制作用可能并不是通过作为H_2受体拮抗剂来发挥干预作用的。 第三部分E-selectin在西咪替丁干预输液性静脉炎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E-selectin的调控是否是对此类输液性静脉炎干预的作用机制之一。方法:采用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测定细胞E-selectin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定量考察了EA.hy926细胞受长春瑞滨、西咪替丁及其他干预药物刺激后E-selectin的含量变化:并采用ELISA法初步分析此过程的信号通路。此外还引进E-selectin基因敲除小鼠探讨E-selectin在此干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经长春瑞滨刺激后,在血管内皮细胞膜及细胞质中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淀,E-selectin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有阳性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考察EA.hy926细胞受长春瑞滨刺激后细胞膜上E-selectin的含量上调169.76%(P0.05),而西咪替丁则具有抑制其表达的作用,含量仅上调7.65%;采用ELISA法测定EA.hy926细胞受不同剂量长春瑞滨、不同作用时间刺激后细胞培养液中可溶性E-selectin含量上调,西咪替丁可抑制上述E-selectin表达;基因敲除动物实验中,西咪替丁干预后静脉炎无减轻趋势。结论:E-selectin参与了长春瑞滨致输液性静脉炎的病理过程,西咪替丁对该过程存在抑制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动物体内初步模拟了长春瑞滨致输液性静脉炎的病理过程,并在体外内皮细胞EA.hy926考察了E-selectin蛋白表达高低与长春瑞滨刺激及各种药物干预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对药物输液性静脉炎及其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阐明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信号转导机制打下基础,为长春碱类药物所致输液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本研究对深入研究药源性静脉炎发病机制,探索相关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示意图,静脉炎,动物模型,给药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给药装置输注VIN,建立输液性静脉炎模型(图1一1)。愉液针头杉 杉 杉杉杉召召召 召召召夕 夕 夕夕夕 ]]]]]]]]]厂 厂厂厂厂 厂以 以以以以 以门门门 实验动物一次性注射器微量注射恒速泵三通连接管A注射速度控制器三通连接管B三通连接管C图1一1静脉炎动物模型的给药实验装置示意图Figl一 1ThesehematiediagramofPhlebitisoftheadministrationofanimalmodelexPerimental口给药剂量筛选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48只C57小鼠分为6组。实验分为:空白组(NS)8只;VINI组 (18.75mg/kg)8只;V州2组 (28.125mg/kg)8只;VIN3组 (37.5mg/kg)8只;V州4组(56.25mg/kg)8只;VINS组 (75mg/kg)8只。给药浓度设定为10mg/ml(原液),给药速度设定为0.75林l/s。注射前观察小鼠,要求无炎症,无皮肤破损。实验前地西洋和氯胺酮注射液(1:l)腹腔注射麻醉小鼠,75%酒精擦拭尾部,然后使用自制给药装置,,于小鼠右侧尾静脉中、远三分之一处向进心端穿刺注射vIN(或NS)。穿刺尽量一次成功,避免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确保药物在静脉中无渗漏后

静脉,尾部,小鼠,动物


1.给药剂量观察不同给药剂量对输液性静脉炎的影响发现:推注化疗药物viN后动物血管立即收缩、变白,注射点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变硬,伴动物不安、挣扎等表现;空白组无明显变化(见图1一ZA)。注射24h后观察,VINI、VINZ较低浓度组动物注射局部皮肤颜色多数转为正常,硬结消失;V创3组部分动物注药部位发红,尾部肿胀;VIN3、VIN4及VINS组部分实验小鼠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24一72h内各组实验动物静脉炎呈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并不断有新发静脉炎动物出现。VIN4和VINS组部分小鼠活动度下降,食欲明显减退,小鼠尾部皮肤此期出现沿注射静脉走行方向的溃疡(见图1一ZB),且陆续有动物死亡。72h后各实验组动物静脉炎症情况稳定,无动物死亡。vINI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32;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华,李虹,余秀君;两种途径行诺维苯联合草酸铂化疗局部毒性反应观察[J];华西医学;2003年02期

2 朱咏梅;马晓化;杨绍荣;黄霞丽;文欣轩;刘行芝;崔跃明;;化疗药物静脉推注速度与压力对血管损伤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3 罗涛丽,赵华;异长春花碱静脉推注预防静脉反应[J];护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4 楚立云,赵崇梅,刁惠民,康丽艳,张立新,冯增文;预防长春新碱静注致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年06期

5 李姗,丁小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护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1期

6 孙桂芳;护脉膏对防治诺维本所致静脉局部反应的护理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7 张连荣,冯喜平,池金凤,肖爱华,任玉波;细胞毒药物性静脉炎防治的实验研究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09期

8 陈立芳,杜红,刘琼,陈焱;1号消炎膏加冰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9期

9 王华,姜珍,丁敏,何红,李德明,范义凤;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24期

10 张仙爱,刘敏,兰娟,苏会娣,王兴华;预防诺唯本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546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46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