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双峰驼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与机能

发布时间:2019-11-22 10:22
【摘要】: 以健康成年双峰驼为研究对象,运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等研究方法,对其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解剖学特点、显微结构特点、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细胞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双峰驼]NALT由扁桃体、孤立淋巴小结、集结淋巴细胞、弥散分布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腔内淋巴细胞构成。扁桃体共六种,由成对的腭扁桃体、成对的咽鼓管扁桃体、成对的会厌旁扁桃、鼻咽扁桃体、软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构成咽淋巴环。舌扁桃体、软腭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肉眼下不可见。解剖学定位接近,相互毗邻的会厌旁扁桃体和腭扁桃体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咽鼓管扁桃体和鼻咽扁桃体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腭扁桃体形态特征明显,淋巴结节表面隐窝明显、数量多,增加了接触抗原的表面积。双峰驼软腭扁桃体被覆非角质化复层扁平上皮,表面具有上皮内陷形成的特异性孔洞或具有较小开口的隐窝。双峰驼舌扁桃体由少量集结淋巴细胞构成。次级淋巴小结由滤泡相关上皮(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 FAE)、顶区(dome area, DA)、中心滤泡区(follicular area, FA)和滤泡旁区(parafollicular area, PFA)构成。咽鼓管扁桃体上皮内有淋巴细胞、纤毛细胞、M细胞和微绒毛细胞分布。滤泡中心细胞密度高、电子密度低。主要由淋巴母细胞、小淋巴细胞、FDC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构成。淋巴母细胞胞质多、线粒体丰富、胞核形状不规则或圆形、内含大量常染色质。FDC细胞有较长的细胞质突起,细胞器少,细胞核不规则,核膜致密,界限清楚,染色质凝聚、沿核膜内侧分布,核仁大而明显。双峰驼咽鼓管扁桃体中具有CD3+,CD20+,CD68+和仅见于滤泡生发中心的FDC+阳性细胞分布,表明其具有正常粘膜反应所需的细胞学基础,在粘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双峰驼LTALT由分布于喉前庭、喉下腔及气管吻端腹侧粘膜内的淋巴小结、集结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弥散淋巴细胞构成。次级淋巴小结由FA、DA、PFA及其上方的FAE构成。FAE较正常的喉粘膜上皮薄、无纤毛、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DA核着色较深,相对较厚,形成帽状结构,其顶端朝向上方。FA由大量淋巴细胞、淋巴树突样细胞,以及少量巨噬细胞构成,内有毛细血管分布。PFA内有HEV分布。双峰驼FVC粘膜也有淋巴小结分布,CD20+、CD3+和CD68+细胞以不同比例分布于FAE及淋巴滤泡中,FDC+细胞仅分布于FA。上述结果表明构成LTALT的淋巴小结和炎症细胞是正常双峰驼喉的组织形态的一部分。LTALT是双峰驼上呼吸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FVC可能部分参与双峰驼喉免疫防御。所有受检成年健康双峰驼BALT仅由分布于上皮及固有层的弥散淋巴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集结构成。双峰驼的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未检测到淋巴小结。双峰驼的气管由69-74个不完全的透明软骨环所组成。气管的表面被覆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密集、具有典型的“9+2”结构。纤毛细胞胞核椭圆,线粒体丰富。杯状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内有数量、大小和电子密度不同的分泌颗粒。上皮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偶尔可见。固有层和粘膜下层为含有明显的弹性纤维的疏松结缔组织。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厚536.4±83.8μm(n=27)。粘膜下腺为管泡状,含有粘液性分泌物(酸性和碱性)。气管肌平滑,位于气管软骨环开口端的内侧面。气管外膜由含有大量弹性纤维的疏松结缔组织包被。 3.双峰驼CALT由主要分布于结膜穹隆、第三眼睑的集结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以及结膜上皮和粘膜固有层的弥散淋巴细胞共同构成。淋巴小结具有结构与NALT及LTALT中的类似。FAE上皮中有扁平细胞、M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分布。FAE表面有少量细菌粘附,偶见大量杆状细菌集结、簇状分布。M细胞表面微绒毛短小、排列整齐,顶端胞质中有大量小囊泡,游离核糖体和少量粗面内质网分布。M细胞与下方淋巴细胞紧密连接。生发中心明亮,其内有淋巴母细胞、FDC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分布。FDC形态结构与呼吸道淋巴小结中的类似。滤泡旁区血管丰富,HEV与淋巴管相伴出现,腔内均有淋巴细胞分布。双峰驼淋巴小结内有B、T淋巴细胞,CD668+细胞和仅分布于生发中心的FDC+细胞。上述结果表明CALT具有粘膜免疫的细胞学基础,是EALT的有效组成部分,在眼粘膜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文】:

上皮细胞,消化道,干细胞,滤泡


图1.消化道上皮细胞构筑模式图(Brand位么eg&Pabs仁2004)不仅能激活cD4+T细胞,而且能激活cDS+T细胞。上皮细胞表达cDI(MHC一内T细胞有重要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上皮细胞能够导致c扩+T细胞的无反胞以抑制局部反应。在炎症情况下,上皮细胞对原位或其它粘膜部位的T细胞提。皱摺细胞(mie,foldcell,M细胞)年,Owen等发现了人回肠PP结表面上滤泡相关上皮(follide一associatedePithe特殊的上皮细胞,将其命名为微皱褶细胞或膜样上皮细胞,简称为M细胞(O兔、大鼠、小鼠、豚鼠、猪、牛等动物的肠道均有M细胞分布(Gebert&Pabstet实,M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均起源于淋巴小结滤泡周围隐窝中的干细胞。干细胞向分化。近滤泡侧的干细胞增殖分化为EAE及M细胞,而远滤泡侧的干细胞细胞和杯状细胞。干细胞向着不同的方向分化可能是粘膜淋巴小结、上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粘膜,特异性IgA抗体,疫苗,机制


图2.MALT的作用机制(Brand如eg&Pab线2004苗经粘膜途径接种后,主要诱导粘膜局部特异性IgA抗体的产生。在胃肠道中,IgA、特别是其中的PP结产生。外源抗原进入肠道后,经M细胞到达PP结,然后被加工异的B细胞和T细胞反应。这些已活化的细胞离开PP结并经胸导管进入体循环,然点,如胃肠道的固有层、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或唾液腺组织。B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浆细胞并产生slgA抗体。淋巴细胞从粘膜出发,,经过淋巴或血液循环后又返回粘膜称为“归巢”(homing)。小肠和其它器官淋巴细胞的归巢机制是由于淋巴细胞表面子和高内皮微静脉的内皮细胞配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胡迎利和徐春兰,2005)。的循环不仅构成了粘膜的体液免疫,同时也参与粘膜的细胞免疫。实验证明,小肠,也形成了支气管和肺粘膜对有关致病性微生物的细胞免疫。膜免疫的应用们围绕粘膜免疫作用机理和免疫增强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粘膜疫苗的开发染、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粘膜免疫的重视及相关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玉兰,王树迎;动物黏膜免疫细胞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1期

2 贲昆龙,王晓蕾;雄性生殖道局部免疫[J];中华男科学;2001年04期

3 甘慧泉,吴忠道;黏膜免疫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4 吴翰桂,朱诚,丁仁瑞;肠道粘膜免疫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5 谢遵江,刘文庆,贺业春,张湛波,赵英;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J];解剖学报;1997年03期

6 杜晓华;刘霞;刘英;王建林;;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J];解剖学报;2006年01期

7 何保健 ,曹义战 ,倪晓琴 ,王伯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在胃肠粘膜免疫中的作用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8 高丽君,袁磊,于谦;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野双峰驼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新疆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9 孟昭权,谢铮铭;双峰驼跖趾关节解剖结构[J];中国兽医学报;1999年01期

10 胡迎利;徐春兰;汪以真;;动物黏膜免疫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2564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64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