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侧颅底区临床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22:26
【摘要】: 目的 为侧颅底区侧方手术入路提供详细的解剖参数,明确手术入路中各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及手术安全范围;探讨侧颅底区各结构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规律及影像学表现;建立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并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复制实物模型,阐明侧颅底重要结构的立体形态、三维空间位置及相互毗邻关系,为侧颅底区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作为基准点与CT图像进行配准,探讨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侧颅底显微外科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1. 在50例(100侧)成人干燥头颅标本上,对侧颅底区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骨性标志相互间距离进行解剖学测量;采用解析几何原理制作三维坐标定颅器,测量20例(40侧)成人侧颅底区重要解剖结构的三维空间坐标值。 2. 选取固定头颅标本5例(10侧),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侧颅底区三方位的塑化连续薄层断面标本,对侧颅底重要结构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巨微解剖观测,并与对应的HRCT、MRI图像对照研究。 3. 将二维断面图像输入SGI工作站,采用Contours+Marching Cubes算法对颞下窝、咽旁间隙、颈静脉孔及颞骨内结构等侧颅底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利用改进的Medview1.0将三维数据的mcb文件格式转换为STL文件,输入ZIPPYⅢ快速成形机制作侧颅底三维纸质实物模型。 4. 选取固定头颅标本15例(30侧),应用侧方入路(耳前颞下窝入路、乙状窦前入路)对侧颅底及毗邻结构进行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仔细观测颞下窝、咽旁间隙、颈静脉孔及颞骨内结构,着重对茎突隔、面神经、颈内动脉及迷路等结构进行观测。 5. 选取10例固定头颅标本,采用导血管孔、颧弓后根、锤骨柄、鼓乳突缝、乳突尖、星点及骨缝等颅骨表面解剖标志作为基准点,与CT图像进 行配准,并计算其配准误差和定位误差。 结果 1.测量颈动脉管外口外缘到茎突根部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0.36士 2.14nun,9.58土187nun;到颧弓后根为29.31士2.69nun,29.66土2.98mm;到 乳突尖为34.m士2.53m,33.m士2.26删。颈动脉管外口、棘孔与翼管外口 形成一近似的直角三角形,连接颈动脉管外口、乳突尖及舌下神经管外口也 构成一近似的直角三角形。 2.测量了侧颅底区 17项内面骨性标志及 11项外面骨性标志,共获得 53 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值。 3.获得10套层厚1.Zmm的侧颅底区连续塑化簿层断面标本,塑化薄片 为半透明状,组织结构无变形、移位、脱落现象,可在原位对侧颅底区的细 致结构进行观测,骨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结构可形成明显对比, 塑化薄片与HRCT、MRI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直接对照观测。 4.在 SGI作站上重建了额骨及颖骨内结构、颈静脉孔及穿经孔内的 神经血管、颖下窝结构、咽鼓管等相关结构,重建结构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 模型方式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还可对三维模 型进行透明、任意选取及缩放,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 适时测量。 5.应用侧颅底三维数字模型及快速成形分层实体制造方法,得到了侧 颅底(主要包含额骨)纸质实物模型,模型的精度为土0.Zmm。 6.颖深神经和咬肌神经走行于额下窝顶骨膜下,耳颜神经形成一个或 两个环包绕脑膜中动脉。茎突隔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并保护其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脑神经。 7.颈内动脉水平段到咽鼓管骨部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2.76t0.50mm, 2.85t0.49mm;到鼓膜张肌为2.30t0.36mm,2.32t0.32nun;到脑膜中动脉 6.52士0.53m,6.60士0.47nun;到下颌神经7.00土0.34m,6.96士0.3mm。 8.在颈静脉孔内口处有一硬膜隔将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分开。 在30侧标本中20侧(66.7%)颈静脉孔被骨或纤维桥分隔为前内侧的神经 部和后外侧的静脉部两部分,6侧(2%)颈静脉孔可被骨或纤维桥分隔分 Vlll 为前、中、后 3个间隙,有 4侧 ( 3.3%)颈静脉孔划分不明显。在颈动脉 管外口处舌咽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相连,岩下窦位于舌咽神 经与迷走神经之间。 、9.迷路在岩骨中的解剖位置变异很大,后半规管和乙状窦沟前缘距离 2.68叶刀6nun,后半规管至岩骨后表面的距离约为 1.42崎.20nun,总脚到岩骨 后面约为0.68—2.62mm,总脚至岩婿的距离约为3.64—6.38nun。30侧标本中 乳突气化型为80%,非气化型为20%。 10.颅骨表面解剖基准点平均配准误差为 0,84土0.28mmm.7~l石人 PA 值为0.92士0.16rum(0.6~2.3)。最小定位误差范围为0.77~1.34mxn,其中 以外半规管壶腹最小(0.77mm),,半规管总脚最大门.34mm);最大定位误 差范围为1.39~2.24mrn,其中面神经迷路段最小门.39nun人 后半规管壶腹 最大(2.24nun)。 结论
【图文】:

棘孔,眶下裂,蝶骨大翼,卵圆孔


图1一1二维坐标测颅器图1一2侧颅底的范围(红线所示),,气二’厉里手‘勺图1一3侧颅底外面的骨性结构1眶下裂2蝶骨大翼3翼突外侧板4翼突内侧板5卵圆孔6棘孔7蝶棘8下领关

横断层,前庭,面神经,咽鼓管


图版说明Tc鼓室,Ts鼓窦,认C内耳道,EAC外耳道,ssc上半规管,Psc后半规管,ls。外半规管,cc半规管总脚,A前庭水管,V前庭,co耳蜗,cA耳蜗导水管,Ca颈内动脉,pe锥隆起,Pr锥隐窝,fr面隐窝,叩匙突,Tn三叉神经节,mn下领神经,vn前庭神经,svn前庭上神经,ivn前庭下神经,Con耳蜗神经,G面神经膝状神经节,ifu面神经内耳道段,lfn面神经迷路段,tfu面神经鼓室段,mfu面神经乳突段,M锤骨,I砧骨,S橙骨,ow卵圆窗,h横峭,ttt鼓膜张肌键,ttc鼓膜张肌半管,tm鼓膜,Ps蒲氏间隙,Et咽鼓管,O咽鼓管咽口,To咽鼓管鼓口,R咽隐窝,gts鼓大棘,Sc盾板,ptf岩鼓裂,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清,黄辉;颅骨三维空间测量的研究[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骆成,李监松,常莎,魏文洲;中颅窝孔道的CT研究及临床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皮昕,杜昌连,陈力;腮腺摘除术寻找面神经主干标志的解剖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4年04期

4 罗敏,肖家和,周翔平,魏懿;颞骨-中内耳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的HRCT[J];华西医学;2000年04期

5 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徐美和,唐泽圣;生物塑化薄层连续断面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解剖学报;1996年02期

6 李世亭,周良辅,郭欢欢,刘才栋;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1997年04期

7 皮昕,梁焕友,皮婧,王纪,凌柏松;咽旁颞下区的外科解剖钥匙──茎突[J];口腔医学纵横;1998年04期

8 陈继川;颈静脉球变异与中耳、内耳疾病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10期

9 夏寅,王天铎,陈瑛;翼点入路及颞下窝入路应用解剖[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刘亚群,丁寿玲,王青,李毅,李传福,丛培新;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589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89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