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6A8基因的功能研究:蛋白质糖基化和淋巴细胞死亡

发布时间:2020-03-24 18:39
【摘要】:机体的蛋白质大多以糖蛋白或称糖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蛋白质上的聚糖不仅对蛋白质的折叠、成熟、装配、稳定性和降解、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其本身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在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细胞-分子和分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死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蛋白质糖基化和聚糖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这方面的研究面临重重困难。蛋白质的糖基化是在多种糖酰基转移酶和糖苷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对蛋白质糖基化和聚糖的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得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结果。但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很小。因此,亟待作出更多的努力,以揭示蛋白质糖基化和聚糖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其作用产生和调节的规律。研究蛋白质糖基化可采用多种方法,反义核苷酸技术即为其中之一。 我们从一个人扁桃体cDNA文库中分离到了一个长为1358 bp的cDNA(6A8),此cDNA与编码大鼠内质网α-甘露糖苷酶的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α-甘露糖苷酶是一类蛋白质糖基化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糖苷酶,负责聚糖中甘露糖的修剪。因此,6A8 cDNA的分离使我们能够介入蛋白质糖基化与细胞功能的研究。本实验室的研究已发现转染6A8 cDNA的反义DNA的人鼻咽癌细胞CNE-2L2肺转移率下降,运动性和侵袭性也受到抑制。本博士学位论文首先探讨了6A8 cDNA的性质,初步证明了其编码一种α-甘露糖苷酶。然后构建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pAGX(+),并采用该载体介导6A8基因的正义和反义DNA转导入人淋巴细胞,研究干扰蛋白质糖基化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转导反义6A8 DNA引起人B细胞BJAB发生oncosis,而使人B细胞SKW6和T细胞Jurkat对凋亡诱导产生耐受。 首先,依据Con A的配体是甘露糖,而α-甘露糖苷酶的作用是修剪细胞糖蛋白聚糖中甘露糖的原理,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经转染6A8 cDNA的正义或反义DNA重组表达载体后,细胞结合Con A的强弱,探讨6A8 cDNA编码的蛋白质是否为一种α-甘露糖苷酶。结果显示COS 7细胞和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L2转染pRc/CMV-正义6A8 DNA后与Con A结合减弱,而与单抗6A8染色增强;CNE-2L2细胞转染pRc/CMV-反义6A8 DNA后,与Con A结合增强,而与单抗6A8染色减弱。而转染空载pRc/CMV的CNE-2L2细胞和野生型细胞无明显差别。上述结果表明6A8 cDNA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为一种α-甘露糖等酶,,且能被单抗6A8识别。 本实验室采用多组织Northern膜杂交表明,6A8基因在脾脏、淋巴结、胎肝中高表达,而在外周血白细胞、胸腺低表达。为进一步探讨6A8 α-甘露糖苷酶mRNA在人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多种人免疫细胞株中6A8 mRNA的表达,可见6A8 α-甘露糖苷酶mRNA在B细胞株SKW 6高表达,在B细胞株3D5、BJAB、CESS、Daudi、Nalm 6中度表达,在B细胞株Navamlva,T细胞株GM、Jurkat,组织细胞瘤细胞株U937弱表达,在T细胞株Peer,慢
【图文】:

细胞转染,单抗,正义,细胞


6A8cDNA的性质初探扫描共聚焦显微镜U(tlima212,Meridina公司,usA)观察细胞荧光RCclMV一正义6A8DNA或pRclcMv一反义6A8DNA后,细胞与合COS7细胞及CNE一2L2细胞转染pRcC/Mv一正义6A8DNA后,相应细胞相比,细胞与单抗6A8的反应加强,而与ConA结合则减CNE一2L2细胞转染pRcC/MV一反义6A8DNA后,细胞与单抗6A8而与CoAn结合增强(图2)ABC

染色反应,单抗,Jurkat细胞,细胞


pRclCMV一反义6A8后对单抗6A8染色反应seofimmunofiuoerscencestainingwithonAbindinginCNE一2L2eellsatfertare6A8DNA.A,wild一ytPeeells;B,cellstransefetedwihtPRc/CMV一natisense6A8DNA3D5Jurka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疲劳,万病之源[J];大家健康;2010年12期

2 尚蕾;熊鲲;王慧;黄菊芳;;RIP3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金玮;吴萍;;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王硕;冯怡;王令仪;王源;徐德生;阮克锋;;黄芪多糖对OGD条件下细胞生存及AKT磷酸化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11年04期

5 刘胜岗;陈琼;何白梅;陈莹;聂华萍;梁伟军;;RNA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逆转肺癌细胞耐药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3期

6 邢国胜;贺桂泉;赵文君;;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干预作用[J];天津药学;2011年03期

7 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生精细胞胀亡的特点及与凋亡的区别[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年10期

8 张大明;;对心肌梗塞的重新认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8期

9 吴敏燕;孔天翰;唐娅;周升铭;董伟华;;舟山眼镜蛇细胞毒素1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7期

10 晓晨;;轻微饥饿能长寿[J];食品与健康;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伟康;;心肌细胞死亡与心力衰竭[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张晓鸣;徐永华;;人IL-16的克隆表达及其激活后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刘爱新;白涛;梁元存;王荣;;烟草赤星菌毒素诱导烟草微细胞死亡及对TMV的抗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爱新;白涛;梁元存;王荣;;烟草赤星菌毒素诱导烟草微细胞死亡及对TMV的抗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玲瑞;邢达;;热激诱导植物细胞死亡早期器官行为特征单细胞在位成像[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学江;黄军艳;王政;李丹;尹思佳;刘越英;刘胜毅;;活性氧积累与细胞死亡在油菜与菌核病互作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欣;陈美芬;杨杏芬;沈汉明;;白杨素增敏鼻咽癌细胞对TNF-α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赖晓晶;叶仕桥;郑莉;陈晓钎;;14-3-3蛋白在神经元细胞死亡和分化中的作用[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缪家文;李芳秋;;颗粒酶A诱导一种新奇的caspases非依赖性细胞死亡[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刘宝林;王欣;华泽钊;;玻璃化保存液对黏附成骨细胞形态及成活率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丽君;细胞死亡将有新定义?[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杨淑娟;美发现有重要功能蛋白质非常“易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姜岩 魏忠杰 钱铮;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发现细胞死亡基因规则[N];中国保险报;2002年

4 编译 王金元;细胞死亡导致人类变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何德功;日本:新开发可治疗帕金森等疑难病物质[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张建琛 李静;我科学家发现可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人体蛋白激酶[N];科技日报;2009年

7 平;发现细胞死亡新形式[N];健康报;2007年

8 钱铮;神经系统疾病病程漫长原因有望揭示[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黄显斌 周光德;我国SARS病理研究获得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王全楚;生命复杂 哲理简单[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耕先;6A8基因的功能研究:蛋白质糖基化和淋巴细胞死亡[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贾春宏;IKK-β通过p85 S6K1调节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死亡[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波;一个人类α甘露糖苷酶全长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与编码蛋白质性质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张立新;一个新的与大鼠内质网α甘露糖苷酶高度同源的人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cDNA克隆与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5 陈采凤;ROS和JNK在AD5-10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张娜;TNF-α诱导的caspase非依赖性死亡需要Rip3介导的胞内ROS积聚[D];厦门大学;2008年

7 郭雅彬;一个新的抗人DR5单克隆抗体的肿瘤杀伤活性与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睿;稻麦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和淀粉质体的发生发育[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张昆;兼性胞内寄生菌HLK1~T对人宿主细胞的感染和持续性寄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何琪杨;力达霉素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洁;绿色木霉α-1,2-甘露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楼海亚;卵巢癌细胞死亡形式对活化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孙建华;射频消融能量对关节软骨细胞及基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4 张小燕;细胞内ATP浓度决定蛋白酶体抑制诱导细胞死亡的敏感性[D];广州医学院;2009年

5 白涛;AT-毒素诱导烟草细胞死亡及对TMV抗性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吴晓玲;紫外线诱导的Axin介导的细胞死亡需要PML的参与[D];厦门大学;2007年

7 徐忠伟;从噬菌体7肽库中筛选哇巴因特异性结合短肽并初步分析其生物学活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涂致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干细胞移植存活分化及对受损运动神经元保护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志刚;尼古丁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活化后细胞死亡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林莹;老化大豆胚轴细胞死亡生物学基础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8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98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